民营快递时日无多还是来日方长
2008-1-16 14: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美国联邦快递(FedEx)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嘉良日前在京表示,联邦快递十分看好中国国内限时快递服务市场,随着在中国广州白云机场建立的新亚太区转运中心2008年投入运营,以及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联邦快递拓展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将迎来新的契机。就在陈嘉良说这番话的前10天,联邦快递在浙江省湖州市设立了分公司,把限时快递业务网络延伸到中国二三线市场。
看好中国快递市场的可不止联邦快递一家,敦豪(DHL)也宣称未来3年在中国市场增加2.15亿美元的投资,用于二三线市场的开拓。荷兰天地物流(TNT)也宣布,将在中国发展包裹快递业务的特许加盟商,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特许加盟网点。另外,美国联合包裹(UPS)也表示,2008年奥运会前要把UPS的品牌推展到二三线城市。
据行业内预测,中国快递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20%的水平,这个速度超过了我国同期GDP平均每年8%的两倍。2006年我国快递市场实际规模达到450亿元左右。在未来经济发展预期良好的前提下,快递行业的市场蛋糕为众多企业所垂涎。
目前,有三方势力在争夺中国快递市场——国际快递巨头、中国邮政和民营快递公司。中国邮政主要以异地快递为主,外资快递主要经营国际快递,而民营快递主要是同城业务,但是这一泾渭分明的领域划分今后将越来越不明显。国际快递巨头暗自向国内快递领域渗透,这意味着邮政和民营快递的领地正面临新的入侵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民营快递公司。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10万家以上的民营快递企业,承担了80%的同城快递服务和50%以上的跨省市快递服务。但与大举进行扩张的国际巨头和具有传统优势的中国邮政相比,“散、小、弱、差”特点比较明显。
面对国际巨头咄咄逼人的攻势,民营快递公司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但是,久拖未决的《邮政法》修改却成了民营快递公司发展的掣肘。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快递业发展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李佐军、国务院研究室司长陈文玲等人就发出呼吁:尽快出台新《邮政法》,为快递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李佐军说,快递业是竞争性领域,但是中国大量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因为弱小而难以进入,建议适当降低准入门槛。陈文玲认为,中国快递业发展要坚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市场是多层次的,要允许多种竞争,错位经营。快递业需要细化,应具体到如何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快递服务的问题”。
近几年,《邮政法》一直在进行修改,却一直没有通过,主要的矛盾点在邮政信函专营的重量范围和从事快递业务行政许可的资质标准上。
民营快递公司从2003年第一次团结起来争论《邮政法》第五稿规定的500克以下的文件不许非邮政企业经营,到第七稿的350克以下,到第八稿的150克以下,再到第九稿对民营快递组织设立准入和准退制度,并对快递业务进行进一步划分和界定。虽经多方努力,在《邮政法》第八次修改稿中,已将信件重量从500克以下由邮政专营改为“150克以下信件寄送由邮政专营”,但本质上并没有变,因为目前快递的业务多以商业信函为主,而这些信函大多就三五十克重。150克的门槛,对民营快递公司而言,仍然足以使其濒临破产。
民营企业的弱势不仅仅在邮政法的限制这一方面,航空配载上,实行邮政包裹确保和优先,而民营快递的包裹不能得以保证,这就让竞争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样经营快递业务,邮政快递文件包裹都可以经营,而且还享受国家给予邮政普通服务业务的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收、免费通行、免费使用国家投资的邮政公共设施、优先通行和在城市内可以随时停车等。
如果说前几年民营快递企业是中国邮政利益的最大冲击者,那么现在,随着联邦快递、敦豪、UPS、TNT等国际快递巨头的进入,中国快递企业的利益正在被他们的外国同行蚕食。殊不知,假以时日,随着这些外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别说民营快递,就是始终处在政策保护下的国有快递也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如果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有利于民营快递发展的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要再继续纠缠于“350克”还是“150克”这样没有意义的讨论。整个中国快递业的兴盛,才是避免国际快递巨头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