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让沉淀成本有“利”可图

2008-11-7 1: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朱增
    在全球经济棋局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肇始于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一点一滴释放。这不,最近来自钢铁行业的一个数字就分外刺眼:据 《中国证劵报》报道,由于铁矿石价格跳水,7000万吨的港口库存给中国钢铁业带来的浮亏总数将在300亿元左右。有关人士透露,如加上企业库存,则浮亏可能达400亿元。
    在这桩数额巨大的 “浮亏”中,金融风暴所扮演的只是 “雪上霜”的角色,只不过由于钢铁行业现在处于内外交困的寒冬,这场自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才 “火力十足”。但归根到底,引起300余亿元浮亏这场 “暴雪”的,严重偏离价值的铁矿石价格才是最终答案:资本逐利冲动下的狂飙突进,不是大胜而归,就是黯然收场或离场。
    之前铁矿石价格疯涨的个中原因,已不必赘述。钢企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的弱势始终难以让人释怀。但偏偏在国际谈判桌前经年不利的钢企,对国内钢材价格的影响举足轻重,甚至于近乎 “予取予求”。而下游产业对其传导成本压力的无节制,除了被动接受外,似乎一直别无它策。为消化铁矿石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钢企主导的钢材价格节节攀升,戕害了汽车等下游产业利润的同时,也使利润的绝大多数流向了铁矿石供应商。
    当高企的钢价突破下游行业所能够承受的底线时,钢价驶入下行通道已经无可避免。而钢企之前囤货 “赌”涨的7000万吨铁矿石由于价格暴跌、钢材市场萎靡等不利因素的交织作用,已经成为了钢企 “自产自销”的镣铐:在大规模亏损既定的情况下,剩余部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现金流,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只是这 “妙计”却没能安定天下。
    钢材滞销、钢价下跌,矿石价格下行在所难免。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不明白一损俱损为何物,而是逆市场行情而动,丝毫没有共渡危难的意识。淡水河谷曾以看好中国铁矿石的长期需求的理由而坚持提价。这厢中国钢企抱团以对,力图建立国内矿替代巴西矿体系,从而与其一较高下。钢企的举动,没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意味,更多的只是被逼无奈。值得庆幸的是,淡水河谷公司终于在11月3日表示,已经撤销了对中国客户提出的年中涨价要求。此举凸现出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铁矿石的需求前景快速发生了变化。正如淡水河谷公司的首席执行长Roger-Agneli所说的那样,正是为了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淡水河谷公司才取消了年中涨价的计划。
    但被逼无奈也不见得是坏事。三十年前,中国就是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艰难求存,以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时代图景。如今,面对巨大浮亏导致的10年来钢铁行业的月度亏损,钢铁行业也迎来了痛定思痛,锐意变革的契机。对于抵抗能力薄弱的部分钢企来说, “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对于整个钢铁行业,这或许同样适用。
    当下,300亿乃至400亿的浮亏或许已经种下,巨大的沉淀成本成了钢铁行业成长路上的天价学费。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沉淀成本丝毫没有有利可图的空间,但这并非就说沉淀成本没了任何的价值。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义正在于此: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是当前钢企所能做到的全部。既然浮亏已经注定,也就不必过于纠结,而应着眼当下及长远,致力于未来之开拓。比如,眼下的铁矿石谈判,钢企是否有必胜把握呢?
    当神州七号遨游苍穹,有评论称“神七遨游天际中国还应脚踏实地”。如今,全球金融危机颇有几分 “动物凶猛”的姿态,钢铁行业的身板才受钢价下跌寒流,又遭7000万吨的铁矿石库存重压心头之际,当钢铁行业遇遇 “两头”挤压之时,还是应当脚踏实地,以辨明方向寻找驱动。毕竟,同样的错误,钢铁行业不能犯第二次。倘真能如此,也就发挥了300亿沉淀成本的最大价值。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