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审慎跟涨警惕价格陷阱

2008-11-7 1:3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西本新干线工作室Elson
    由3400元(每吨,下同)一线的徘徊,转为3600元以上的继续期待上涨,连西本指数也被推涨至3580点,沪上螺纹钢优质品在上周演绎了阶段性“小幅度”疯狂。接下来市场价格运行会呈现何种态势?一起进入本期库存数据分析。
    一、螺纹钢库存总量分析
    2008年10月31日,上海市场主要仓库HRB335Φ10~32mm螺纹钢库存总量为183600吨,同口径统计范围数据较10月24日减仓29800吨,减仓幅度 13.96%; 同 期 , 主 要 仓 库HRB400Φ10~32mm螺纹钢库存总量为80700吨,同口径统计范围数据较10月24日减仓26600吨,减仓幅度24.79%。综合来看,本期沪上螺纹钢总体减仓56400吨,总体减仓幅度为17.59 %。数据表明,沪上建筑钢材库存总体本期继续较大幅度减仓态势,资源抵沪数量仍旧稀少,总体仍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
    二、分规格库存量分析
    从具体规格结构来看(见表一),截至10月31日数据表明:HRB335牌号螺纹钢中,近期需求量居前列的规格包括有Φ25、12、16、20mm和Φ28mm,上述规格单周净减仓达到了4000吨以上,其中Φ12、25mm单周净减仓超过7000吨。HRB400牌号中,Φ28、22、25、12mm和Φ16mm净减仓量居前,单周减仓在2000吨以上,其中Φ28、22mm和Φ25mm单周减仓量在4000吨或者更多。
    类似减仓态势,在今年以来是罕见的。综合现有库存规格结构来看,HRB335牌号中,Φ14mm及以下小规格需求表现较大,总体库存量若对应需求集中释放,略显偏紧;而Φ16~25mm规格组距总体保有量较为均衡,在需求量不过度释放前提下,维持供给平衡还是可行的。HRB400牌号中,Φ14mm及以下小规格明显偏紧。
    另从西本钢铁等商家提供的上周销售数据来看,HRB335牌号螺纹钢销量排行前五位的规格产品依次是:HRB335Φ25、16 、12、20mm和Φ28mm规格;HRB400螺纹钢销量排行前五位的规格产品依次是:Φ25、18 、10、28mm和Φ32mm规格。
    三、分产地类别存量分析
    另从综合产地结构方面看,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西本新干线产地归属分类方法(优质品、合格品)分类方法计算,上周库存详细变化数据(见表二)表明,本地库存中几大支柱型产地——申特、沪宝等资源变化异常。短期内,申特方面明显减少了对本地市场供应量,转而加大了对市场销售力度,部分阶段出现有意控制出货节奏现象。而沪宝产品本依赖山西区域贴牌生产,在上海本地价格不如其产地周边市场价格有优势、并且意识到长途跋涉至沪上,及有可能出现“吃力不讨好”情形之后,纷纷选择了就近销售。
    而同期应该注意的细节是,马钢、中天等地资源,仍旧在沪上维持相当份额,且本期出现明显增仓迹象。另有北方北台、唐钢、承钢、邯郸等地资源,或持续占据排行前列、或新近增仓态势较明显,都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细节。
    四、总结分析
    总结来看,笔者个人对时下建筑钢市价格运行格局有如下看法:
    其一,钢厂在8、9、10月份的“成本压力”被动减产,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期,优质品螺纹钢价格过快下跌至3000元,使得终端用户采购热情被激发。上述供需二因素同时作用之下,市场出现了快速上升。
    其二,供给方面客观变数已经出现,时下热卷板、优质品种线材都不如建筑钢材价高,利润对比自然是建筑钢材占据优势,部分钢厂已经悄悄调整了生产计划;同期,随着价格的快速推高,部分终端用户能够释放的采购热情、采购能力还剩下几分,值得观察、需要商榷。
    其三,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上涨,北方产区资源南下的步伐无疑会加快,就在本周,上述部分产地资源又将有集中抵沪行动,类似供给变化,少数或对市场无碍,若具备持续能力,其价格杀伤力无疑是潜在的不利因素。
    其四,部分钢厂已经停产、限产良久,已经有部分大规格钢厂 (宝钢、武钢)工人出现休假、减薪状况,类似减产能够持续多久,从社会责任这个方面来看,也是值得关注的。
    其五,生产成本来看,随着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低位徘徊,无论是铁精粉+焦炭长流程生产线、抑或是废钢短流程生产线,在3300元一线,钢厂轧制建筑钢材成品钢材都客观存在较大利润空间,对比上涨后的价格,这种利润空间无疑在加大。
    对比之下,笔者感言,“需求过旺、供给不足”似乎注定只能是短期的,面对庞大的产能,面对着季节推进至冬天,于流通商家而言,价格上涨幅度、速度,无疑是要开始一番考虑了。毕竟,漫漫冬日将至、宏观严寒依旧,盲目跟涨,似乎有挖坑埋葬自己之嫌。
    声明:本栏目内容为作者授权新干线独家刊登之作品,媒体及网站转载的前提,获得新干线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西本新干线(www.96369.net)。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