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 珠三角产业错位发展
2008-11-9 11: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产业同步”是广东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后要求珠三角统筹协调发展的一大目标。产业同步伴随着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珠三角各市在新一轮大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如何形成一个最大程度提升珠三角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空间布局。
事实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颁布,珠三角各市深刻领会《决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推出了一系列行动纲领。在昨天于广州举行的“珠三角地区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工作座谈会”上,珠三角七市的发言清晰地勾勒出了各市根据《决定》精神谋划各自产业发展的蓝图,各市错位发展、协力共建现代产业核心区的态势初现。
穗深精心打造服务品牌
珠三角的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首先体现在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与珠三角其他地市的错位发展上。
作为我省的两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最大的不同,是这两个城市非常鲜明地提出了“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提出,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势升级;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
许宗衡还表示,深圳要开展珠三角城市群洽谈会,推进文化、商贸、科技、信息等领域的合作。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发言中则提出,广州要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广佛都市圈”协同建设
张广宁表示,广州要主动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纳入省的战略布局中,推进“广佛都市圈”及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建设,充分发挥广州在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示范作用。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说,“广佛都市圈”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加强省一级的牵头推动作用,加快“广佛都市圈”规划建设步伐,促进广佛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促进两地同城化发展。
对此,林元和认为,佛山今后将在各个方面主动加强与广州的错位发展,形成与广州广交会错位发展的格局。
用行业标准带动地方制造
在某些制造领域中建立本地区为主导的行业标准,甚至是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成为珠三角一些城市共同关照的话题。
昨天,林元和表示,佛山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一大任务是打造现代制造基地,而要跻身中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城市行列,就要在某些行业和产品领域形成佛山标准、佛山价格。
中山市市长李启红也表示,要打造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要强化技术创新、强化品牌创建同时,还要深化发展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比如,中山将推行“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标准联盟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要求珠三角各地按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要求,统筹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重点,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通过五年努力,把珠三角建设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产业集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全省、辐射华南的现代产业示范区。在昨天举行的“珠三角地区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工作座谈会”上,珠三角七市纷纷发言,共同描绘了如何强力推进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
珠三角七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战略
-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国际级的陶瓷、家具物流基地和国家级的机械装备、金属材料物流基地。
-推进“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
-总体思路:重点建设“四个中心、一个基地”,即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5年,全市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达65%,到2020年,占GDP比重达到70%左右。
-10年建成创新型城市。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江门实施“四大百亿工程”,力争到2011年,全市形成一批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超200亿元的工业镇、超300亿元的工业园区、超4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力争到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55%以上。
-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以上,“香洲服务”品牌和“西部制造”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50%,成为珠三角现代服务业重要集聚地。到2020年,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型,珠海服务业品牌更加响亮。
-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产业发展环境为基础,在珠三角城市群乃至更广范围内联系密切、辐射灵活、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11年基本形成。
-通过创新区域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虚实结合的产业组织模式、两翼带动的产业升级模式,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示范区。
-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把招商引资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
-把加工贸易转型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重点,建设东莞特色的“口岸保税物流中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增强高新技术整体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