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口加工区:先行者的脚步
2008-12-16 21: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是我们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西安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管理办物流部部长王宁红高兴地说。作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底,西安出口加工区成为全国7个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的出口加工区之一,现已吸引了一批知名的生产企业、沿海转移企业洽谈入区,出口加工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加强。
功能拓展后,西安出口加工区基本具备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具体的变化包括:一是赋予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配套功能,解除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受到的政策限制,例如未经加工的料件不能出区等;二是支持与国际物流相关的物流企业入区经营,允许进区投资的物流公司不仅服务于区内企业,而且进一步将物流配送业务拓展到区外、境外,扩大出口加工区内仓储企业的中介作用,使其成为国际采购、全球配送等现代国际物流的载体;三是拓展区内经济活动内涵,实现海关监管区内研发、试制、采购、加工、检测、维修、出口、配送一条龙。功能拓展有利于加工贸易生产型企业充分利用园区政策,优化加工贸易生产供应链的监管模式,解决深加工结转退税等问题,但是,功能拓展后的实践过程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么水到渠成,而是经历过一些“曲折”。认识跟进扩大辐射半径“刚被批准为试点时,我们对这项功能的认识不足,更不用说超前意识。”王宁红表示。“尽管我们区在研发、检测等功能的拓展上有亮点,但总的来说,2007年的业绩不算好。进出区货物值约为6千万美元,与另外6家试点相比,处于落后的位置。”
王宁红告诉记者,以前加工区管委会的服务对象局限于区内相关企业以及其产业链前后的相关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这项新政的优势。后来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推动与促进下,通过解放思想,使视野得到扩宽,政策宣传推广的范围得以扩大。另一方面,西安出口加工区积极学习先进经验,迅速引入出口加工区辅助管理平台(昆山版),采用了电子化管理,对区内企业的境内采购,规范了“分批送货,集中报关”等办法,积极摸索适合区内企业的区域通关快速通关模式,克服内地转关监管不变的劣势。
在多方努力下,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有效地辐射到很多区外的相关联企业,出口加工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逐步加强。王宁红介绍,截至今年11月底,进出区货物值达到2.2亿美元。数字的提高来自于功能拓展后受惠面的扩大。不仅是陕西省内的企业,周围省市如山西永济、河南三门峡、甘肃天水等一日交通圈内的企业都通过西安出口加工区享受了保税物流带来的便利。以前他们要通过香港来满足自身对于保税物流的需求,而现在通过走西安出口加工区这一中西部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通关最快捷、管理最简便、设施最完善的特殊经济区域,这些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成本得到降低,物流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彩虹集团是陕西省一家大型彩管生产企业,在西安出口加工区内设有2家工厂,集团共生产6个型号的显像管,供国内60家彩电出口企业使用。原来通过香港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每年大约完成250万只显像管,约4000万美元。在西安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后,集团区外工厂、区内工厂的产品,可以按订单以较低的成本,及时完成配送、分拨,每只彩管比通过香港进行配送节约物流成本3元,也就是说,在西安比去香港每年可节约750万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货物通过香港交货周期长,交货准确率低,影响用户的稳定性。同时,对比该公司在东部地区的保税园区开展的保税物流业务,在西安完成保税物流业务仅运费和仓储费仅2008年就节约近200万元人民币。随着试点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将有效解决西北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口岸功能欠发达,采购和运输成本过高等劣势,更好地发挥西北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化程度较高等优势。航空产业借力腾飞功
能拓展后带来的直接效应是陕西的支柱产业航空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及电子产业的产业链得以进一步延长,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例,陕西省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省内目前有西飞集团、西航集团、陕飞集团等多家为美国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欧洲空客公司及法国斯奈克玛等公司制造飞机和发动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平台,为这些企业和其他国内外关联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作为这些航空企业的对外签约单位,中航一集团一直负责国内绝大多数航空转包生产企业的料件采购、供应工作,随着功能拓展的开始,中航一集团为了更好地发展航空制造业转包生产业务,在区内设立了凯迪克物流公司,主要变原来为各开展转包生产的航空制造业公司单独采购为统一采购,根据生产需要分拨到各公司。另外,沈飞加工制造的飞机前缘组件和发动机零部件,采购的进口料件和产自于成飞、贵航等公司的国产部件,发送到西安出口加工区,以保税方式按生产需要配送到区内企业和西飞公司、西航公司,完成后工序乃至全工序的加工制造,再配送出口到国外公司。
可见,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功能是航空制造各环节在保税状态下生产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实现了一个物流中心向国内外多个区域不同客户提供服务的可能,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保税物流功能的作用发挥,与这些大集团公司相配套的国内上下游生产企业以及国外许多航材供应商,也纷纷积极跟进。“两条腿走路”
目前,西安出口加工区的试点业务全部开展,其中保税物流、检测、研发等业务表现比较突出。截至到现在,新入区21家企业,其中生产型企业10家,研发企业1家,检测企业1家,物流企业9家。“以前我们是‘一条腿’走路,现在从单一的生产发展到生产和物流‘两条腿走路’。而且这些业务的开展促进了陕西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承接加工贸易向西部梯度转移。也让我们在招商时多了很多‘筹码’。”王宁红说。
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后,由于功能的完善,吸引了一批知名的生产企业、沿海转移企业洽谈入区,这使加工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选择适合地方产业布局和特点的企业成为可能,而这些企业的入区,也促进了加工贸易从加工、装配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环节挺进。比如西安目前区内开展研发业务的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试点的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经在区内分别开展了二期工程,这必然会提升西安半导体行业在产业内分工的位置。“以前海关总署曾表示,要我们7家拓展功能的试点把握机遇,先行一步。现在看来,我们西安出口加工区的确抓住了这个机遇。今后将依托陕西及西安地区的产业优势,积极发挥保税物流等功能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最佳出口加工区。”王宁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