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强力扩张
2008-12-17 21: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DHL公司中亚枢纽中心项目不久前宣布竣工。DHL 快递大中华区域总裁许克威先生表示,“中亚区枢纽中心扩建后,我们能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率、更精准的服务,大大加强了DHL在亚太地区的运营能力。”
这是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又一大事件,听起来似乎是个好消息,但对业界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瞄准中国市场 DHL寻找机遇
过去30年来,国内物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尤其是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善,物流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轨道。但是随着国内民营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以DHL为代表的一批外资物流巨头的入侵,多家民营企业深陷亏损夹缝求生。
继上海一统、广州翔盈等快递公司先后因加盟之祸相继倒闭后,国内民营快递龙头宅急送也面临窘境。10月初,宅急送于危急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优化整顿”行动,5000多名员工被迫以“放长假”的名义离开工作岗位,该部分员工占宅急送总员工人数的25%左右。此外,宅急送还把20余家公司的管理权上收,将部分业务分拆并重组,以减少成本。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命运同样演绎在民营物流第二——申通快递身上。
近期对于DHL洽购申通快递的流言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对此,《亚洲财富论坛》记者采访了申通快递北京分公司经理麻先生。麻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申通快递根本没有被DHL收购,也没有与DHL合作的打算。虽然之前曾有过洽谈,但我们目前并没有该计划。”麻先生告诉记者,国内几家物流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现在物流业成本很高,目前多家物流企业一直是低价在做,虽然申通现在业务量还在,但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国外企业的挤压,使得快递业利润非常低,“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们在观望,面临危险”,麻先生无奈地表示。
一时间,从民营到外资,从加盟到直营,一团迷惘和失望的阴云在国内快递业上空挥之不去。面对国内物流市场的不景气,国际物流龙头们早已虎视眈眈。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唐睿德曾对媒体表示,“我们要在机遇来临之前先行投资,这样才不会错过客户的下一轮增长需求”。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国内的物流市场,近几年DHL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
建造枢纽争抢国内“蛋糕”
德国DHL公司是全球快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全球第一的海运和合同物流提供商,同时也是在中国成立最早的、经验最丰富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
刚刚建成的中亚区枢纽中心位于香港国际机场,总投资额为2.1亿美元,是亚洲首个大规模的自动化快递枢纽中心。扩建后的面积增加一倍至35000平方米,相当于大概120个网球场的面积,预计今年可处理4000万件货件。扩建后,中心内先进的自动化设施每小时可处理75000件文件及货件,较扩建前每小时35000件的处理量增加114%。通过自动化运作,处理货物的时间由12分钟降至7分钟,大大提升了DHL在中亚的运输能力。
除此之外,DHL还于2007年11月在上海浦东动工修建了北亚转运中心,计划将于2010年落成。建成后的上海转运站将进一步完善DHL亚太区的运输网络布局,通过中国香港、泰国曼谷、韩国仁川、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的DHL转运枢纽,把遍布亚太地区的五十多个口岸紧密联系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和灵活的快递和物流服务,与香港的中亚区枢纽中心互相配合,共同处理区域内货件,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这也将使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客户受益更多。
修建枢纽、建立转运中心,DHL的战略脚步步步逼进,目标直指中国国内市场。11月,DHL对外宣布将重组持续亏损的美国快递业务,从明年1月30日起,停止其空中和地面的美国国内快递服务,业务重心将全面转移到国际快递服务上。退出美国国内业务后,中国将成为DHL快递全球业务量最大的市场。
记者从物流协会获知,近几年DHL在中国的业务增长率为35%—45%,2004年第一季度与2003年第一季度业务同比增长速度更是高达50%。随着DHL在中国国内投资力度的加大,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将会持续加快。相对于FedEx、UPS等其他几个快递巨头而言,DHL的先发优势不可忽视。在其他公司准备起跑的同时,DHL已经筑好了自己的战壕和壁垒。
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唐睿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亚洲和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内业务参与者。”
携手民企 国内物流企业寻求新起点
在跨国物流巨头们风华正茂的同时,国内物流界却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快递业一向是商务活跃度的晴雨表,经济整体不佳,快递业首当其冲。”广州物流协会秘书长张强对记者表示。张强指出,合并或许是行业走出困境必由之路。“不少企业已尝试通过收购、联合或内部整合的方式渡过难关。只不过在经济预期不佳的情况下,各种合并的过程都将是极其痛苦的。”申通快递经理麻先生在接受《亚洲财富论坛》记者采访时透露,申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与其他公司合并的,但如果真的有需要,会首先考虑国内企业,如中外运。
除此之外,国内物流企业也正在想尽办法拓展自身的空间。EMS于8月1日推出了北京和天津两地指定区域间上午寄、下午到的“京津当日递”业务,但其价格仍高于联邦快递;前段时间,北京邮政还与交管联手,打造“自编自选车牌”服务,车主在选定车牌号码后,车管所将在两到三个工作日内通过邮政速递将车牌送往指定地点;顺丰速运以前主要开展“24小时以内,20元以上”的快递业务,但近期也已开始承揽 “24小时以上,20元以下”的业务。
为保障我国国内物流业的正常运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五大任务,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国内物流业。商务部2006年开展的《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课题研究建议,政府有必要进行物流业的进入规制,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垄断某些领域,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掠夺性定价,摧毁中小物流企业。
10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开始首次审议《邮政法》修订草案。根据该草案,我国拟建立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严格快递业务市场准入。草案还明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政府部门对物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对鼓励扶持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