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携领珠三角城市群
2008-12-19 15:1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广佛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互利,而且能辐射带动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
文/记者邓柱峰、徐靖
早上在位于广州的家中吃完早餐,再搭广佛快巴去佛山上班,下午下班后,回到家正好能够吃上可口的晚餐。看似不可能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广佛人”看来,却再也普通不过。如今,去白云机场(7.89,0.12,1.54%,吧)搭飞机,可在佛山办好登机牌。今后,想去广州看亚运,广佛地铁便捷通达。
最新成果:
年票互认惠及广佛车主
“要打造广佛同城效应,进而发挥在珠三角地区的示范效应,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打破广佛之间往来的壁垒”,佛山市交通局局长高荣堂表示,这几年,广佛之间的路网衔接越来越顺畅。在今年的10月份,广佛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年票的互认互免。“尽管暂时收费站还不能取消,但对于广佛两地的大部分车主来说,已经畅通无阻。”
高荣堂向记者透露,自从10月份广佛年票实行互认以来,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有所降低,但广佛之间的人流物流交往却更加密切。10月份之前,每天从广州进入佛山的车流量大约是5.3万车次,而10月份以后,这个数字骤增到7.7万车次。“尽管政府的收入减少,但广佛两地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
据高荣堂介绍,目前,5条“点对点”的广佛快巴线路及在广佛接壤地区的10条城际公交线均已开通,白云机场在佛山的异地候机楼也已启用,广佛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将更加便利。
路网规划:
打造一体化的内环路
本月初,佛山公布了《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广佛之间的交通衔接成为重要内容。其中更是首次提出,要与广州共同构建辐射珠三角以及以外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把佛山的道路网与广州的环线接通,共同构筑广佛一体化的内环路,再将对外的区域性道路接在环线上,以保护广佛核心城区。而在广佛都市圈的外围,还将构筑一个外环,用于分离过境交通,沟通周边区域联系,实现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区域级设施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共享,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如果把广佛割裂开来,单方面、孤立地对接并不可取,既增加了融合的难度,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高荣堂表示,如果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那么广佛路网运行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更易形成广佛一体化的交通格局,从而加速广佛各种资源、要素的融合。
轨道建设:
坐地铁半小时抵达广州
除了高速公路的路网衔接,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广佛交通运输体系已经被纳入了佛山未来十年发展的蓝图。据佛山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正在建设的广佛地铁等常规地铁线路外,广佛中心城区还将建设轨道快线以加强联系。
根据规划,广佛之间将再打造两条快速城际轨道线,连接广州中心和区域客运枢纽。其中广佛1号快线由佛山新城区至广州东站,联系广佛的中心城区和广州火车站,并利用广州地铁3号线,与白云机场快速连接。
广佛2号快线则由佛山新城区至广州新客站,快速联系广州新客运站。未来,佛山新城区与白云机场、广州新客站之间,将有望实现半小时互达。
同时,鉴于广州已经基本形成了辐射亚太和全国的海铁空枢纽,因此,佛山将通过道路、轨道等的建设,加强与白云机场、广州新客站以及南沙港等客货运枢纽的联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佛山自有的火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规划也将其放在广佛一体化的大格局下进行定位与考量。
同城生活:
羊城通一卡通广佛
每到周末,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的广州学生刘启俊都会从南海狮山乘坐佛山的275路公交到芳村坑口地铁站换乘地铁回家。他对记者说:“虽然狮山距广州市区有点远,因为南海的公交车全都可以使用羊城通,在两地无论怎么换乘,坐起车来还是很方便的。”
从2004年12月开始,南海公交的56条线路570多辆车全部可以用羊城通,而从今年11月开始,禅城区所有的公交车全部可以使用羊城通。
广佛两地市民共享生活配套,一个便利而又多彩的都市生活圈正在形成,这一切都得益于大手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通了城市的脉络,交通的无缝对接让两地公交一体化水到渠成。
规划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纲要》出台一个重大意义是开辟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广阔空间。
《纲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中,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要“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提出“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
这些战略定位让研究珠三角地区区域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区域内各界人士都倍感兴奋。专家认为,从这样的战略定位出发,可以有效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专家指出,这一规划纲要将广州这一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广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突出来了。
广州要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而要提升这样一个城市群的活力和竞争力,广州与相邻的佛山作为地域相邻、文化同源、互补性强的两大城市,如果能强化同城效应,实现错位互补,将可有效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进一步来说,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就可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此外,根据纲要精神,广东将着力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专家视角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丁力
广州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现在新的目标是要作为一个重要国际门户,就是对外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内要学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基于珠三角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提出来的,是别的地区所没有的优势。作为国际门户,中国很多东西要从这里出去,国外很多东西要从这里进来。事实上,现在珠三角已经是一个国际门户了,因为它已经有了广交会、白云国际空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南沙港等。
这份规划受益最大的是广州。广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来还要建成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规划把广州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空前高度。因此,广州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要实现这个规划的目标一定要强化广佛同城效应,就是强调两个城市之间要进行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广州与佛山如何互补发展,首先广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比较大,佛山主要发展制造业,但它也有第三产业。所以,需要两个城市资源整合。另外,广州需要主动作出调整,首先是应该对佛山开放,两个城市要统一市场,统一规划,利益共享。
广州要做老大,还需要做好广佛合作这篇文章,光靠广州自身的发展还完成不了这种使命。如果广州与佛山合作成功,将可共同成为整个珠三角甚至更大范围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类似于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 (记者黄蓉芳)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彭澎
广佛同城需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广佛同城化”是这些年来“广佛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成果。广佛同城化需“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佛山应坚持工业立市,要建设成为制造业大市;广州则要在提升制造业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这个规划中,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定位全面提升了。要想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作为城市圈的核心,广州还要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的改善;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使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等充分发展形成辐射力,让周围城市对中心城市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三是用文化软实力使“核心+周边”的城市群形态形成持久力。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广佛同城化”将发挥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现阶段是“双城模式”的同城化,因此,最主要是体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也就是城市基础设施不必重复建设,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并适当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如广州发展汽车整车、佛山发展汽配等。
广州中心城市功能更完善,佛山处于从属地位,使用广州的空港、海港、陆港,因此,佛山没有必要重复建设,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两地还应在市内交通、城际交通、电讯、场馆建设等方面协调,全面实现无障碍的“同城化”。 (记者黄蓉芳)
珠江口两岸
发展各有重点
《纲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因此,专家认为,除了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外,准确定位珠三角东岸和珠三角西岸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东岸地区:
优化功能布局
专家认为,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重点是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东岸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
西岸地区:
提升发展水平
专家认为,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重点是要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
西岸地区要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