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科学应对金融危机 化"危机"为"机遇"

2008-12-20 14: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青岛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口岸,世界上最大的矿石接卸港和国内最大的原油进口港。2007年吞吐量达到2.65亿吨,跃居世界大港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2万标准箱,继超过所有日本港口后,又超过所有美国港口,居世界第十位。

  截至11月18日,青岛港今年吞吐量累计完成2.6521亿吨,劲超去年全年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吞吐量将首次突破3亿吨,迈上一个崭新的历史台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港航业普遍感到“冬天”来到的时候,青岛港依靠科学发展观,将生产的淡季变成建设发展的旺季、学习培训的旺季、设备维修保养的旺季。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青岛港前湾四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年底4个泊位将简易投产,明年底整个工程1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3408米岸线将基本建成,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600万标准箱。目前正在规划的青岛董家口港区,青岛港拟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建设3个矿石码头、3个原油码头,预留煤炭作业区域,届时又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将崛起。

  在保持港口吞吐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青岛港坚持以人为本,继2004年培养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之后,今年又培养出全国优秀农民工徐万年、王召利、朱广田。青岛港职工队伍稳定,朝气蓬勃,昂扬向上。

  一、多年的科学发展,使青岛港挑战危机充满信心

  1、科学发展硕果,使青岛港有实力应对金融危机 。

  多年来,青岛港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码头能力有限,特别是“十五”期间连续五年没有新建大码头,港口通过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转变发展方式,向创新、管理、练兵要效率、要能力,用占全国沿海港口1.8%的码头泊位干出了6.9%的吞吐量。

  “十五”以来,完成吞吐量12.06亿吨,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两倍多,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8.3%,年均降低4.4%。根据省核定,为国家创造了1206亿元的GDP,为社会创造了53万个就业岗位。通过青岛港进出口的外贸货物为国家创造了1512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来源。上缴国家各种税费94.4亿元,其中上缴青岛市地税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全港77%的员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变为以5000多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62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青岛港“两手抓,两手硬”,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应对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诚纳四海”优质服务实现船东、货主与港口的共赢,共克时艰,增强应对能力。

  “诚纳四海”是青岛港的服务品牌,他们向客户承诺服务的三项原则:“没有货主,没有用户,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货主的满意就是质量工作的标准;价格优惠,手续便捷,24小时服务”。他们兴建大码头、提高装卸效率,集装箱、矿石、纸浆装卸效率世界第一;视客户为上帝,将“矿粉”当“面粉”进行接卸;大力实施工艺流程再造,创新管理工作法,如“四无”工作法(泊位利用无空闲、争分夺秒无待时、货物疏运无堵塞、市提市入无压车)。青岛港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仅用18个月耗资18亿元建成投产,昼夜卸率由1万吨提高到13万吨,直接影响到香港的租船市场,到目前为中国北到包头、西至酒泉、南至成都的全国70多家钢厂节省运费约16亿美元。

  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已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各大船公司在青岛港更换大船、开设新航线。如今,陆向北起东北三省、内蒙古,南至重庆、成都,西至乌鲁木齐,都有青岛港的客户。

  当前面对危机,青岛港又提出与客户“抱团取暖”共渡难关诚信服务口号。青岛港与客户之间驾起了共渡难关的信任的桥梁,彼此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3、坚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职工众志成城,应对危机充满信心。

  多年来,青岛港坚持发展、造福两不变,港口生产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职工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

  20年来,无论港口遇到多大的困难,青岛港决策者始终以“青岛港是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为己任,忠诚践行“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连续20年30次为职工增加工资。2007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6万元。今年,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内很多企业生产不景气、职工岗位受到威胁。港口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青岛港始终坚持让广大职工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自我加压,承诺继续为职工长工资。无论是在岗职工、农民工,还是港口的离退休老同志,都人人有份。广大职工闻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一致表示感谢党感谢国家,加倍奉献。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

  发展和造福两方面齐头并进的举措,为港口下一步大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稳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

  4、快速反应,全面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面对危机,青岛港快速反应,实行“抓内贸、促外贸,抓组织、促衔接,抓物流、促市场”新的发展战略,提出揽货与疏运并重,以疏保卸、以疏揽货、以疏促量等新的发展思路。而且,加快前湾四期工程建设、着手研究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为下一步大发展做好准备、积聚后劲。同时,在全体职工中大张旗鼓地开展比安全质量、比节能减排、比效率、比作风等一系列的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日,青岛港多次召开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专题研讨会,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港口实际情况迅速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16字方针。

  11月17日青岛港召开“挑战危机、科学发展动员部署大会”,提出了“认清形势、乘胜前进,转变发展方式,打好‘四大硬仗’,开展劳动竞赛,抓好职工生活,加强领导”六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下一步的主要对策:一要明确“三个特殊”,即第一要认清特殊时期,第二要研究特殊思路,第三要发挥特殊优势;二要做到“三个破除”,即破除盲目乐观、破除等待观望、 破除惊慌失措;三要树立“三个意识”,即树立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意识;四要做到“三个不变”,即发展信心不变、增长指标不变、造福职工不变;五要搞好“三个研究”,就是要研究周边、要研究政策、要研究内部。

  二、捕捉发展机遇,巩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后劲

  青岛港从危机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从主要核心货种出发,巩固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加快码头建设,为下一步大发展积聚发展后劲。

  具体体现在:

  1、抓核心货种,稳步发展。

  (1)煤炭和矿石。

  下半年以来,全国发电量增速连续下降,各大煤矿企业采取联合限产保价措施,但仍没能止住价格跌势。煤炭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煤炭压港。秦皇岛港、日照港煤炭库存大量增加,部分煤炭港口接近无法周转的境地。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钢材需求量和价格持续下降,世界各大钢厂减产,铁矿石市场出现萎缩。全国许多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北方主要钢厂河北大钢、济钢、莱钢、安阳、首钢联合采取了减产的措施。各大钢厂对进口矿石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贸易矿的发展。

  青岛港矿石和煤炭“一盘棋”联合起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市场危机中寻找生机:第一个做法是:与大矿山联手,共渡难关。抓住海运运费大幅下滑的时机,与国外矿山加强联系,动员他们利用低运费、低成本,港口能力过剩的时机,集中把矿石发运到青岛港,等待国内市场好转,伺机分拨。第二个做法是:市场人员提前摸消息,抓住货物起运港的源头信息,牢牢把握主动权。第三个做法是:牵线搭桥,合作共赢。利用中小钢厂起步快的优势,抓住贸易商低价出售矿石的机遇,从中撮合,牵线搭桥,帮助贸易商推销矿石,有力地促进了公路运输;利用青岛港与广大客户建立的良好关系,帮助货主用低价租用二程船,促进矿石转水;帮助铁路部门催收运费,协调铁路部门垫付运费,促进铁路疏运。第四个做法是:矿、煤一肩挑,矿不足煤来补。牢固树立“煤炭进港量就是吞吐量”的意识,抓住其他港口煤炭港存已经饱和的有利时机,强力启动煤炭市场。第五个做法是:抓住大钢厂“吃港存”的机遇,派人盯在钢厂,加强攻关,争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矿石转水。第六个做法是:在港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利用“货主外租场地为我所用”的方式,动员货主走出港外,实现了煤炭港外转存。

  在生产组织中以快制胜求生存:第一个做法是:开展生产会战。设擂台、挂红旗,广大员工斗志高昂。第二个做法是:实行“三位一体五统一”的组织方式。以调度室为龙头,以开发部、库场队为两翼,把调度室、开发部、库场队三位联成一体,统一计划编制、统一库场规划、统一场地使用、统一搬倒计划、统一考核标准,使生产组织更加高效统一,为提高效率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三个做法是: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带头大干。盯靠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实干在一线。

  在工作中节支降耗过紧日子:第一个做法是:狠抓资金回收,降低经营风险。第二个做法是:狠抓节支降耗。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做起,培养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坚持“自己家自己建、自己事自己办”,组织职工自己动手,铺设路面、修建围墙、技术革新、修旧利废,既锻炼了队伍,又节省了大量费用。第三个做法是:领导严于律己,减少公务用车。徒步走现场,形成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良好风气。

  青岛港煤炭吞吐量9、10月份同比增长在12个百分点。矿石吞吐量9、10月份同比增长15.1和25.28个百分点。

  (2)原油。国际原油市场今年动荡不安,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加之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导致我国进口原油需求增长放缓。今年7月11日国际油价创出历史最高位147.27美元/桶以来,一路下跌。而中石化、中石油的原油进口量并没有增长。全国地方小加工企业纷纷倒闭。山东十余家地方炼厂停产,剩余的几家炼厂也限产待销。

  继续发挥码头硬件和优质服务的优势:拥有25万吨级和30万吨级泊位各一个,可以停靠各种型号和各种油品性质的油轮;有300多万立方米的后方油罐群,为原油储备筑巢;原油接卸流程紧密衔接,保证安全高效;黄岛原油储备库已经开始投产,正带来货源;青岛大炼油项目运作正常,保持原有货源。

  乘胜前进,扩大发展:大力实施“巩固中石化、拓展中石油、开发中海油、增加中船燃、增量地炼油”的市场开发策略,落实“拼、抢、盯”的方针,按照短、中、长三个阶段的走势全面研究。实施开发、调度、罐区一体化运作,实现市场和现场、生产组织的无缝隙衔接。开展装卸生产大会战,以“锚地不压船、船舶在港无待时”为目标,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保证船舶随到随靠,随靠随装随卸。

  青岛港原油吞吐量9、10月份同比增长34.86和43.59个百分点。

  (4)集装箱。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和欧洲出口箱量大幅度减少,对集装箱货代和货主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受经济滑坡的影响,各国工厂开工不足,消费乏力,进口需求量减少,直接导致了生产厂商减产,集装箱生成量减少。

  青岛港积极应对,从困境中寻找发展的机会:12月1日出口退税以及明年1月1日1200亿元增值税政策的出台,为揽货创造了条件。货主、厂家遭遇困难,这正是帮助他们解决口岸环境以及降低运费实现长期合作的有利时机。货代市场洗牌为港口趁势掌握更多货主提供了机遇等。青岛保税港区政策的实行为集装箱扩大中转,发展拼装、加工等临港工业项目,抢揽货源奠定了基础,将成为明年新的增长点。

  采取措施立即行动:做到“六个紧盯”。盯货主、厂家,盯货代和物流商,盯船公司,盯周边港口,盯政策,盯内贸。全员揽货,全员攻关。一切服从市场,一切服务市场,全员跑市场。

  除了几大核心货种外,青岛港散杂货经营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危机的策略:紧跟国家政策,了解市场信息,同舟共济发展。实时研究国家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上调政策等变化,按照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研究内贸集装箱、建材、纸品、化工品、水泥等货种南下华东、华南的货源结构,协调船东、货主、铁路运输部门等,从组织南下航线、火车疏运“重进重出”上找突破点等。

  2、加快码头建设、加强合资合作,积聚发展的后劲。

  在危机给生产造成冲击的时候,青岛港却从种种不利因素中捕捉到“加快码头建设、加强合资合作”的机遇。

  青岛港认为,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的情况看,正是港航矿厂合作进行大码头建设的最好时机:一是,金融危机使航运业运力过剩,运价爆跌。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低迷,美洲、欧洲、地中海等航线订舱量全面下滑,市场运价全面下跌。东方海外、长锦船公司、韩进船公司、APL、大阪三井、以星船公司等每班出货量呈现下滑趋势。二是,巴西矿商正在建造14条40万吨级的大矿船,2010年将下水投产,但以中国矿石码头目前的情况看将无法停靠。矿商决定拟在中国建设矿石大码头,在对中国进行长期详细的考察中,70%以上的货主认为,青岛港的服务世界一流、建设码头有成功的经验,所以在青岛港建设矿石大码头最合适;三是,国内即将进行的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源,而国内资源短缺。当前可利用矿石、原油等价格较低、运费较低的机会进行资源储备;四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港航矿厂都急于寻找合作伙伴共渡难关。

  所以,根据市场现在的供需实际情况分析,将危机造成的生产的淡季变成加强合作、进行大码头建设的旺季恰是最好的时机。青岛港看准了这一时机,正加紧与港航矿厂联系,加快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打造我国中部的“港口大鳄”。从而积累资产,引进客户,稳定货源,利用危机给经济带来影响的两三年时间,抓住恰是码头建设的黄金时段,增强实力,这样一方面既可以积极应对危机,另一方面又为迎接下一轮经济复苏带来的大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