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四川两"手"联动 "舞"出城市繁荣大市场

2008-12-22 13: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序曲:手上没老茧该不该富

关键词:改革的起步阶段(1978~1984)

2008年1月,《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被国务院废止(此前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中已取消"投机倒把罪"这一罪名)——此刻,距遂宁农民向本清因"投机倒把"而坐牢出狱的那一天,已过了24年。

当年对向本清的一抓一放,曾引起无数争论,而今废止这"投机倒把处罚条例"的平静,显出全社会早已形成共识——私营经济介入流通领域天经地义。

1983年,遂宁县船山乡(今遂宁市船山区)农民向本清瞅准当时水泥短缺的商机,与人合伙搞水泥代购代销,结果才销了1000多吨水泥就被判犯"投机倒把罪",获刑3年,锒铛入狱。

不过,1984年6月向本清等人就被释放。原因是当时绵阳地区政法部门重新讨论后认定:向本清等3起案例并不属于"投机倒把"。

一抓一放的背后,是旧观念旧意识不断在改革实践中被冲破。

"流通曾经卡住了生产力的脖子。"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赵文欣回忆,20多年前随着"包产到户"在农村全面推行,城里企业也有"扩权让利"的刺激,城乡生产力不断解放,供需两旺,但流通体制依然"管得很死"。1981年前后,我省农村出现"卖粮难",同时城里人想多买点粮却不行。

当时只允许个人用肩挑、手提等微弱规模介入商品流通。1981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市场管理 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指示》,规定"不允许私人购买汽车、拖拉机等大型运输工具从事贩运"。

因商致富的个人,当时很可能被看作"投机倒把",社会上也经常争论 "贩运三类农副产品是资本主义活动吗"、"手上没长茧也能致富吗"等问题。

不过,市场需求不断创造着更有活力的流通方式。顺应改革浪潮,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1984年国务院出台规定,允许有营业执照的商贩下乡采购、贩运农副产品;在城市,商业部管理的计划商品由原来的135种减少到26种……"手上没长茧可以致富么?"这问题在1984年终于有了肯定的结论:可以。

发展:不能瞧着"老皇历"搞改革

关键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1985~1991)

新津县太平乡(现新平镇)农民辜祥林,17年前曾经因为经销摩托车而引发一场风波。

原来,辜祥林开了一个小店,主营五金交电及建材日杂。自1990年10月起,他陆续购进各类两轮摩托车135辆,卖出82辆。但1991年初,新津县工商局突然派人将他店里的摩托车扣押、封存,几天后向他作出强制收购被查扣的53辆各型摩托车和罚款4万元的处罚决定。

辜祥林不服处罚,将新津县工商局告上法庭。1992年8月,新津县法院判决撤销新津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处罚决定,并要求新津县工商局赔偿辜祥林损失1万元。

对于此案,当时的四川日报以《不能瞧着"老皇历"搞改革》为题进行了报道。是的,时代正在巨变,对个人介入流通领域,正从限制变为鼓励。

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措辞,已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1984年,成都市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流通为先导,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开始兴建荷花池市场等。

荷花池市场在1983年还是一个占地仅8亩的初级集贸市场,1984年征地重建,至1990年,市场内经营商户已达7000多户,每天参与交易者达10万人以上,年成交额6.5亿元,渐渐名震全国。

红火的荷花池市场,令全国城市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1991年9月在成都市召开,成都与重庆、武汉等城市一起,被国家体改委誉为"在流通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新步伐"。随后几年间,贸易中心批发市场在全省各地涌现,如广元的蜀北市场、南充的西门市场、泸州的沱江商品城等,皆名重一方。商业管理体制、批发体制等方面的变革,渐渐"活"了城乡。

突破:"无形之手"获得应有话语权

关键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0年)

"欢迎光临!"1997年11月,成都市民周小容走进春熙路上新开张的伊藤洋华堂的大门,看到服务小姐鞠躬欢迎时,"第一次有了做上帝的感觉。"

不久,几乎成都所有的大型商场都有了这样对顾客的谦恭服务。

1997年前后,以伊藤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的先后进入,不仅带给四川人崭新的消费理念,也促使四川本土流通领域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再次发生巨变。

之所以有这些外部力量的进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的变革。"门都不开,外人怎么进得来。"在四川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田培友看来,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共中央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获得应有话语权。

在此之后,我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不断涌现。绵阳等地还出现期货交易市场,将流通市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零售企业也不断发展,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流通企业制度。全省各地出现百货商店、专业店、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仓储式销售、邮购、直销等多种业态,以及经销、代销、租赁等多种销售形式。国有、私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撤销原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主管全国商品流通,结束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流通长期分割管理的局面。1992年国家物价局放开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各类商品中由国家定价的比重已不足20%。

完善:四位一体管理与流通渠道多元化

关键词:流通体制改革深化阶段(2001年至今)

在今天,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田培友出示一份最新统计数据:前三季度,四川地区进行网上支付的用户已经达到400万人。仅第三季度网络购物交易额就突破10亿元。

田培友说:"当今流通体制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流通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有形市场的种类和数量在增加,同时无形市场也在不断增加。"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的管理模式是驻场式的,且很多市场本身都是工商局负责建设的。通俗地说,既要修庙子,又要招和尚,还要管念经。"

而今,市场建设早已不再需要工商局来负责,同时管理模式也变成"政府监管、消费维权、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正从有形更多向无形转变,粗放向精细转变。

"现在对于流通的管理,更加侧重于引导,而非指令。"田培友告诉记者,如今的流通体制改革深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着两方面展开:提升农村流通网络的现代化水平,规范和监督流通体制运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