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迈入互利双赢新时代
2008-12-22 13: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2月15日上午,随着第一艘直航船舶、第一架直航飞机、第一批直达邮件陆续出发,两岸人民期盼了数十年的海运直航、空中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
“先发效应”喷薄而出
“1亿人民币!”对于直航带来的利好,苏州市副市长、太仓港口管委会主任梅正荣报出这样一个数字。直航后,航线减少了绕道中转环节,距离近了、时间短了、费用也相应降低;如果利用“区港联动、虚拟口岸”通关模式走货,时间更快、成本更低,以2007年苏州对台贸易270亿美元、集装箱生成量40万标箱计算,一年可节省约1亿元。
中远总裁魏家福表示,从经济角度看,两岸海运直航将使两岸的货物可以不经第三地直达对岸,降低了两岸货物运输的成本、节约了时间。以中远集运华北线使用的836TEU船舶为例,在绕经第三地的情况下,一个往返航次经石垣岛需绕航255海里,绕航时间17小时,多产生船舶固定成本7000美元,增加燃油消耗7000美元,往返换单费用3000美元,总计17000美元。
据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寿建敏介绍,“三通”前,上海至高雄的海上航线通常有3条:从上海出发绕经日本石垣岛然后至高雄,经韩国木浦港绕航,挂靠香港后再驶往高雄。这三条海路中以第一条最近,但航线距离也达到900海里,集装箱船正常行驶单程需要两天。而实现海上直航后,货船只需一天一夜就能驶达。如此一来,一艘总吨位1.2万吨的集装箱船如果经营上海—高雄海上运输业务的话,每只集装箱能节省40美元到50美元的运输成本,总成本则能节省三成左右。
两岸经济凸显新商机
根据海运协议,大陆开放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进行海上货运直航。“客观来说,福建也面临来自全国其他港口的挑战,但眼下更多的应当还是机遇。”福建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廉小强说。
据了解,近期福建省将引进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海集团等,开展闽台滚装运输业务。利用向莆铁路、京福高速铁路,进一步拓展闽台间铁路滚装运输业务,将福建省打造成为大陆与台湾间的滚装运输平台。此外,福建在该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建设“两集两散”港口,形成对台海上运输枢纽港;完善其余开放港口的港航设施,将福建省沿海建设成为大陆东南沿海对台港口群。
“厦门面对的是台湾中西部农业发展地区,直航将更方便台湾特色农产品登陆。客货运滚装也将大大降低两岸航运企业的运输成本。”厦门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许小勇表示,厦门港目前是距离台湾航程最短、成本最低,且具备相当发展规模的大陆港口,发展滚装业务必将满足运输条件较高的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据了解,目前厦门港务部门正改进相关设备,物色适宜船舶,积极推动与台中、高雄等港口的客货滚装运输。
江苏太仓港在两岸直航后,将积极打造“对台贸易自由港区”,做大做优台湾航线,加大揽货力度,鼓励货代开展业务,加密太仓港至台湾航线;加强与台湾高雄等港口合作,进一步促进苏台贸易和两岸港口发展;吸引台湾农产品来太仓港集散,协调各方关系,加快规划建设适宜农产品进口所需的储运等设施,促成台湾农产品等货物来太仓港集散,争取打造台湾农产品进口基地;推进与台湾物流企业合作,引导它们来太仓港建立物流基地,全面提升太仓港功能。
“直航效应” 两岸互利双赢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天津首航仪式现场致辞中说,30年前,大陆方面就已经提出了尽快实现通航通邮的愿望,两岸同胞一直为此进行着不懈努力。两岸海上直航的正式启动,对扩大两岸人员往来、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统计,目前两岸贸易额的95%以上通过海运完成,年运输量达7000多万吨。两岸海上直航不仅使海运业直接受惠,而且将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两岸消费者可以更快速、更廉价地享受各种消费品和两岸观光旅游,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圈将加快形成。
泉州港腹地是台资企业密集区,改革开放多年来,台商到泉州投资创业,泉台经贸往来频繁。规划和建设中的惠安(黄塘)台商创业基地、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和洛秀台商投资区等三大片区将聚集泉州台资企业。泉州市交通局水运科科长张美龙介绍到,自2001年至今,泉台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之间的往来都非常频繁,双方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两岸直接三通后,货运成本降低,将进一步刺激往来货运量的提升。
天津港有关人士表示,天津港将在对台直航的货源开发进行组织和研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东疆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台资高端加工企业进驻东疆保税港区;吸引航运、物流企业到天津港开展业务,利用东疆保税港区船舶登记新办法,吸引船舶登记和船公司设立办事处,鼓励相关企业开展业务。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指出,因为有了直航,台湾企业就可以把研发中心等留在岛内,台湾也可以留住不少境外跨国公司设在岛内的总部。对大陆来讲,直航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这对推动大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都非常重要。所以,实现直接三通是两岸双方的需要,是互利双赢的。
两岸三通大事记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两岸三通的议题就此提出。
同年,大陆方面正式开办对台平信、挂号信函、电报和电话业务。
1979年后,大陆方面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并给予免税、减税等优惠措施。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
1989年,两岸邮件总包互相直封并经香港转运,台湾方面通过第三地开通对大陆电报和电话业务。
1993年4月,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邮政部门正式互办挂号函件业务。
199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
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
1998年3月,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
1999年12月,国务院制定《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2001年初,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客、货运航线开通。
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这是50多年来台湾航空公司的飞机首次循正常途径停降大陆机场。
2005年,两岸航空公司首次共同参与春节包机,航班实现双向对飞,不必降落港澳但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
2006年上半年,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达成共识并做出框架性安排,将春节包机扩大到节日包机。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根据协议,两岸将开通空中双向直达航路,使客运包机常态化并开通货运包机,相互开放主要港口进行海运直航,并实现直接通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12月18日,台湾直航大陆货轮“基隆”号驶抵青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