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职场资讯

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大力构筑人才高地

2008-12-28 2:2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上海市委、市政府越来越关注人才问题。为落实好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和党的十四大对上海提出的战略定位,1994年市委提出“要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战略设想。 
  上海以育人战略、引智战略和开发战略为主题,奏响一曲气势磅礴的“人才交响曲”,大力构筑人才高地,培养和集聚一大批海内外人才,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发展,以及新时期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营造颇具活力用人制度
  构筑人才高地,关键是看能否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上海着眼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积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取得比较明显成效。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成为上海实施人才高地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率先推进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由“市国资委—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面上企业”组成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体系,市管国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推进国有企业干部分类分层管理,逐步理顺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进经营者选拔方式,初步形成经营者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推进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监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培育和推进经营者人才市场建设,为经营者竞争上岗创造良好市场条件。
  ■二是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深化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以来,上海以扩大民主为取向,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对市管干部任免,做到不经民主推荐的不考察;新一届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对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市委全委会对区县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市委常委会对干部任用事项试行票决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近年来先后推出副局以上9批次37个职位,2007年市委对14个副局级岗位实施公选,取得较好社会反响。科学考核考察干部,探索建立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实现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重要突破。统筹全市干部资源,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机制。2007年区县换届中交流任职的党政领导102人,占党政班子成员总数36.8%。同时,通过聘任等方式选拔党政机关以外人员担任党政机关中部分专业性较强领导职务,不断拓展选人、用人空间。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形成信息化、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探索建立社会化培训机制。
  ■三是根据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基本思路,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实现政事职责分开。运用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形式,改变干部选用方式,领导干部普遍实行任期制,中小学校长全面实行职级制,专业技术人员与行政级别脱钩,实行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探索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行政调配向市场调配“两个转变”,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推进用人市场化进程。探索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分配激励机制,初步实现分配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不断调整人才引进政策
  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必须坚决破除不利于人才流动、人才创业的政策限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1994年,市人事局颁布意见,把引进人才重点放在年纪轻、学历高、有发展后劲的创新人才上。1998年,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进一步深化人才高地的战略思想。仅以1999年7月至2000年9月为例,上海引进各类人才10274人,创下新纪录。2001年,适时推出《海外人才上海居留证》制度、《上海市人才居住证》制度等多项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和国内高层次人才来沪工作、创业。2003年,制定《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2006年,出台《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上海不断对引进人才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有力保障人才高地建设。
  ■一是1999年2月,首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主要做法是“最佳年龄段用人”,用“精英人才的精英阶段”;主要特征是“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已有7万余名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约占全国总数1/4,上海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
  ■二是积极推动人才市场建设。1994年10月,成立“中国上海人才市场”。1996年12月,又颁布实施《上海市人才流动条例》。上海已基本形成以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为主体,区、县人才市场和其他行业性人才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全市性体系。近年来又建立金融、航运物流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是实施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先后启动培养万名科技带头人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在全国首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发试点,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申城涌现。截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两院院士16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4人(含两院院士4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1人,“973”首席科学家4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8人。(市委组织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