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紧固件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8-12-31 23:4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记者裴玥报道12月29日,商务部公告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是对“走投无路”的中国紧固件行业一份最大的新年厚礼。
就在1个多月前,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及国内47家民营企业,正式向中国商务部递交了反倾销申诉书,要求对欧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据悉,这是中国入世以来国内企业最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申请。
按立案公告,此次被调查产品包括来自欧盟的木螺钉、自攻螺钉、螺钉和螺栓等进口碳钢紧固件,但不包括螺母。涉案产品中国进出口税则号为73181200、73181400、73181500、73182100和73182200。
通常情况下,本反倾销调查应在1年内结束,即于2009年12月29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0年6月29日。
商务部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按照WTO规则进行调查,是很正常的事。欧盟至今已对华发起139个反倾销调查。中国需要增加对规则的认识,在WTO领域中有更大作为。
本案中方企业代理律师傅东辉提醒,按规定,有关应诉企业应于立案后20天内进行应诉登记,否则可能因丧失应诉资格而被征收最高反倾销税。
■背景
多年来,中国紧固件产量世界第一,且半数出口。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行业特殊情况,紧固件成为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重灾区。
为缓解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为实现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和谐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主动谋求转型,从出口导向向积极扩大内需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大力研发汽车螺丝钉等高端产品,并已将触角伸入了航空航天领域。
然而,就在行业自强的关键时刻,欧盟却开始一边通过滥用反倾销规则堵死中国产品的出口;一边则通过倾销进口产品达到限制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就前者而言,欧盟无视中国紧固件行业2年多的奔走,无视大量确凿的证据事实,仍于12月4日做出了对华紧固件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反倾销税的终裁。尤其令业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近乎完全私有化、高度竞争的中国紧固件行业,100多家应诉民营企业在本案中居无一家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就后者而言,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调查,目前,欧盟对华出口的碳钢紧固件存在严重倾销。中国每年要自欧进口1.8亿美元的紧固件,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等高端产品领域。近年来,欧盟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猛增,但价格却大幅跳水,已对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受到倾销进口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压制和排挤,国内产业无法获得应有利润,也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和新品开发。大部分企业只能苦守低端环节,对高端市场“望洋兴叹”。
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国内紧固件行业的整体业绩出现了惨烈下滑。目前,有1/3企业倒闭、1/3处于生产半停滞状态、1/3勉强支撑。
综上,国内国际市场“两头”遭堵的中国紧固件行业,在绝境中愤然拿起了世贸规则武器予以自卫。
■观点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傅东辉:
对欧紧固件的反倾销立案与其他申请案件有不同的意义。
一方面,因为紧固件案是中国对外反倾销中产业最为分散,企业数量最多且主要为民营企业的案件。这些中小民企自发组织,广泛参与反倾销申诉,说明中国企业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增强,方法运用得当,也使得此案成为中国企业主动运用贸易救济规则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
另一方面,由于紧固件产品是国外反倾销的重灾区,企业对反倾销的理解实际上是从应诉和接受国外调查开始的。此案则是中国紧固件行业首次对外提出反倾销。一则是企业受到进口倾销损害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产业调整和升级;二则也说明国内企业已经从被动应对贸易摩擦转为主动运用规则,维护自身国际贸易地位和维护公平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