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省会经济圈和加速融入长三角
2008-12-7 10: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我省如何加速融入长三角?昨天,2008中国(合肥)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洽谈会上,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司长叶兴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等专家学者,设坛开讲我省省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合作与发展战略。
走出“经济洼地” 需发展县域经济
“近两年来安徽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发展速度很快,但从全国及泛长三角的角度看,合肥仍处于‘科教高地、经济洼地’的局面,省会经济圈要发展,合肥要真正成为‘脊梁’做大做强,势必要发展县域经济。”叶兴庆表示,2007年,安徽省的GDP总量为7345.7亿元,虽然排名全国14位,也创造了近12年来的最好水平,但是人均GDP仅有11180元;而在安徽省最新县域经济排名中,肥西县第三、肥东县第九、长丰县第24位,在全省看,优势不明显,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县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叶兴庆说,当前,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外部环境相当严峻,而县域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潜力大,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有效扩大内需、改善民生。
承接产业转移 转化竞争优势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目前核心优势在下降,某些产业不得不向周边转接,作为中部地区的安徽应抓住机遇,把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吕政说。
从长远看,长三角仍是能源短缺地区,并不适合高耗能产业发展,必定会发生产业转移。从经济地域的角度看,江淮分水岭土地贫瘠,非常适合开展工业活动。
尽管情况如此,但一些并不适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产业没有撤退,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物流等工业生产配套条件成熟。对此,要想发展省会经济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首先是要创造好的软硬件环境,如政策环境、配套条件等;其次要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在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后,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调整原有的低成本战略,努力培育起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 (陈婧婧 孙昊)(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陈婧婧 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