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可能进一步恶化 人民币升值被逼加速
2008-1-4 11:5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7年,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而原油价格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破百的消息更是令人担心全球通胀的到来。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表示,全球通胀对于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外部经济给中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在2008年将更加严峻。“外部经济的摇摆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全球通胀雪上加霜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把对2008年中国CPI涨幅的预测,从之前的4%上调至4.5%,与2007年基本持平。“这些预测的假设是出台严格的政策调控措施,而且以美国为首的外需增长小幅放缓。”梁红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政所所长余永定也认为,国际油价迅速大幅上升,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威胁。而国际粮食价格和重要金属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更是使全球通胀形势雪上加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需,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下降。同时,全球通胀的恶化必将给我国抑制通胀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的通胀在好转之前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人民币升值被逼加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余永定认为,中国必须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继续对冲和提高利息率的同时,可能不得不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过,他强调,为避免使中国贸易顺差下降过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必须避免出现超调。
在油价上摸100美元后,人民币汇率也显示出了持续升值的势头。继新年首个交易日突破7.3关口后,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7.28关口。
但曹红辉则认为,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消除通胀,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和德国都曾对本币进行升值,但最终都未能缓解通胀压力。”在他看来,中国应加快经济结构转变,调整政策模式。
曹红辉指出,目前,调控的手段无非就是货币政策,但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利。中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由微观制度决定的,应该将政策具体化,而不是一贯地实行那种一刀切的宏观政策。“例如,在对资产价格进行调控时,内地可以借鉴香港,从改善结构入手,调整供需总量,推出操作性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