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才是风向标

2008-2-21 10: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世界经济经历了5年高速平稳发展后,在2007年迎来严峻的挑战,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标志,世界经济的一轮深刻调整拉开了序幕。 
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仍在发展,并进一步波及欧洲和日本的金融市场。美欧信贷紧缩的负面影响继续向实体经济蔓延。 
为稳定市场信心,防止经济出现过度震荡,美欧央 
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联手向金融市场大笔注资,以缓解信贷紧张状况。美联储在去年连续降低利率后,还承诺向金融市场无限量提供流动性,至今已通过贷款拍卖向商业银行提供了1300亿美元资金。尽管如此,美国经济还是明显放缓了增长步伐。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降至0.6%(按年率)。欧洲经济也显示出放缓迹象。最新公布的今年1月份消费者信心、制造业活动和进口价格等方面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前景明显不容乐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月14日在国会表示,由于多数经济指标走软,美国经济目前存在下行风险并将经历一个“缓慢增长期”。在今年年初很短时间内,美联储又两次大幅降息共1.25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并暗示,今年3月还可能降低利率。近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1680亿美元的减税法案,以刺激消费。此外,美国政府正同主要贷款机构合作,试图减轻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力度之大为多年罕见,有人形容美国的这种做法如同“用直升机撒钱”。但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由于考虑到日益明显的通胀压力,不太情愿降低利率。一向竭力倡导严格控制财政预算的某国际权威机构也呼吁,有条件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应仿效美国,实施更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可能让经济升温。这样就可以“抵消”美国经济的疲弱,从而降低世界经济发生灾难的可能性。 
真有必要不惜代价防止美国经济走向衰退边缘吗?不见得。 
美国财长保尔森最近就表示过,美国房地产的调整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美国经济正经历一次重大并且必需的调整。笔者以为,美国经济减速甚至出现阶段性的轻度衰退,未必就是一个灾难。鉴于美国的市场机制高度成熟和灵活,经济和技术实力依然雄厚,美国经济只要真正进行一番检修和调整,就可以很快重拾升势,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再者,虽然其他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但是,必须看到,欧亚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进一步减小,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积极的演变。日本去年第四季度GDP出人意料地较前一季度增长0.9%(折年率增长3.7%),原因之一就是亚洲各国对日本出口商品的旺盛需求。此外,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也显示,新兴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显著,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很落后地区的经济也普遍呈现令人鼓舞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都出现强劲增长。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产油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财富大增。所有这些都使得世界经济抵抗冲击的弹性大大增强。因此,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经济减速甚至进入衰退,肯定会拖累欧洲、日本和亚洲国家经济增长,但尚不至于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其实,更值得关注的应当是,世界各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的这一轮深刻调整。如果探究一下信贷泡沫破灭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慷慨的货币财政政策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更多取决于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与以往周期性金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美国信贷泡沫破灭,不仅是由于商业周期,也是由于金融系统的必要监管严重缺乏,以及世界经济不平衡不可持续。多年来,世界经济在不平衡的循环中持续运行,且让各方感觉良好。全球储蓄资金流入美国,维持着美国旺盛的消费,美国的消费进一步带动新兴国家的出口增长。由于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一些新兴国家贸易顺差明显过大,一直有人士警告,世界经济不平衡不可持续。但美国仍有学者认为,这一体系仍然能继续维持相当一段时期。理由是:在美国投资更为安全,而且美国有超强的金融能力,能够为投资带来良好收益,全球储蓄大量流向美国具有经济合理性。美国信贷泡沫的破灭则表明,美国金融体系显然存在严重问题,由于过于宽松的监管和金融资本片面追求高回报,美国金融优势显然“发挥过度”,美国实际利用外部储蓄早已超过合理程度。这就造成了实际利率偏低,进而消费过度,资产泡沫、信用泡沫不断被吹大直至破灭。 
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即美国消费过度,储蓄过少;一些新兴国家储蓄过大,消费明显不足。因而根本的解决之道应当是有关国家尽快消除经济结构的内外失衡,即美国应节制消费,增加储蓄,通过对国内实体经济投资和海外消费的增加来弥补国内消费的减少;新兴国家减少顺差和储蓄,增加消费。然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可能伴随一些痛苦,无论对美国,还是对新兴国家都非易事,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目前的形势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正迎难而上,通过各种手段,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善经济结构,尽快缓解经济的内外失衡。而美国式的“用直升机撒钱”,虽有助于防止经济出现剧烈震荡,但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值得注意的是,在次贷问题引发严重信贷危机后,美国至今仍无暇或者未必愿意考虑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认真地检修,甚至仍有人士认为出现危机只是因为部分金融机构本身的问题。不容乐观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信息产业带动的“新经济”和本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之后,至少在目前,美国经济还没有显现新的活力源泉。美国仍寄希望于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尚未考虑采取措施矫正消费过度的经济结构。 
对美国经济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2001年,面对经济低迷,美国不断降低利率并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低利率带来了房地产的进一步繁荣和廉价的消费信贷,美国摆脱了一次短暂的经济衰退。然而,现在的情况已大不一样。房地产价格仍有明显下跌空间,信贷危机仍在发展之中,近期要想再造新一轮房地产热或让消费者再大规模举债消费,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美联储降低利率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美国商务部1月30日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2.7%。石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将居高不下,新兴国家的出口成本也在上升,美联储也不能不顾忌通胀压力而一味下调利率。如果经济增长未能很快提升,而通货膨胀又很快抬头,就可能引起令人生畏的滞涨。 
当然,鉴于美国经济的成熟规模和弹性,目前的低利率和财政刺激仍然有可能阻止美国经济滑向衰退,但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视。降低利率和向金融市场大手笔注资,真正的受益者是需要为这次信贷危机付出代价的金融机构。擅长制造泡沫牟取暴利的金融机构有意愿甚至可能不久就有能力在国内或国际市场再次吹起新一轮价格泡沫。美国当前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无疑将使美元继续贬值。美元持续走低可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小,但也会使原油和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新兴国家流动性过剩会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泡沫可能进一步吹大。美元的泛滥固然能让世界其他国家被迫分摊经济调整的成本,但也在不断弱化美元的霸权地位。 
即使美国依靠现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能够度过目前难关,也并不意味世界经济前景就一定会柳暗花明。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增长,地区性的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再次吹大。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新兴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只要能够确保自身金融市场的稳定,坚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内外失衡和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中国经济完全能够抵御外来冲击,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