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蓝海眺望
2008-3-10 17: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所谓普及ERP的今天,市场对ERP的需求并没有出现软件商所希望的井喷式增长,各大主要ERP供应商的销售增长明显放慢,客户对ERP的需求显得更加理性、成熟,ERP似乎完全进入了产品成熟期,低增长成了常态。面对困局,业界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蓝海,试图重现当年一日千里的增长态势。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ERP正在以下几个方向寻找突破口。
一、 ERP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在宽带互联时代,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企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组织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日渐重视的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商业模式下的企业管理更加强调的是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和整合。而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关注内部资源的管理,更要重视由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所组成的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的管理。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应从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等目标,转向以降低供应链库存、提高协同效率为中心的目标。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将内向型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到外向型的企业业务流程,也就要求ERP软件从管理内部资源到管理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浙江、广东等地都出现了很多并不太大的企业,如生产汽配、电器、服装、五金、服饰等产品,但是其供应链完全是全球化的,主要的客户都远在欧美、日本等地,原材料供应商也广布世界各地。
Garterner Group的研究曾经预言,未来会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ERP用户将会会采用它们的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整合平台。那些部署在多个不同ERP应用上的企业将完成一体化,或者将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平台。
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求要重新设计应用软件的架构,在全面细致地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观念来设计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用互联网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企业资源、业务的边界和协同机制。根据笔者对目前电子商务的应用态势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中存在着以下两种主要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对于中高端的企业建立独立拥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的设计是根据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分层设计,将信息层、渠道层、服务层分层架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对B2C、B2B业务的有效支持。
对于B2C,主要支持信息发布、在线直销、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网上定制(包括产品定制和服务定制)、网上客服(包括产品知识库、在线投诉、产品咨询、电子杂志等)。
对于B2B,主要支持供应链协同计划、协同订单、网上招标、协同制造、JMI、VMI管理等。
中小企业的低端电子商务应用则应以在公共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城为基础,在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中建立以网络商店为最有效的应用模式。对这种低端应用,ERP软件应当支持从网站建设、商机发布、搜索、网上橱窗、商机订阅、商机撮合、在线下单、网络广告、购物车、在线支付、诚信认证、竞价排名等交易功能,使企业内部管理与网上交易融为一体。
移动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最新形态,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洲与日本,用户将手机作为订票工具已经十分普及。如用手机订机票、电影票、演出票、公交月票等成了手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对于ERP而言,将手机作为ERP的移动终端,将扩大ERP的应用范围,如分销点的数据采集、促销现场的信息反馈、移动下单、移动查询将是ERP向市场前沿的重要延伸。通过将企业互联网网站、短信平台、企业WAP网站、企业ERP互联应用和无线互联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企业在无线互联时代的信息沟通和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将使企业营销和服务的对象得到极大的拓展。
二、 ERP与PLM融合
从一些典型的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远程用户通过互联网提出制造任务请求,明确关键设计指标,设计单位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预估成本并通过系统远程提交设计方案,用户通过系统确认设计单位的设计,由用户单位将设计方案招标发包给制造加工单位,制造加工单位接到设计方案后,通过系统模拟报价并投标,由系统按预定招标方案确定中标加工制造单位。加工制造单位通过系统制定生产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各部件外包协同制造计划。
另外,在我国温州等地的企业也具有外包生产高度发达的情况,很多企业只做产业链上很小的一个产品,如在服装行业,就由不同厂家完成对钮扣、拉链等部件的加工,最后由成品厂组装完成,这样就存在一个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制造问题。也就是说,现实的客户已经提出了整个供应链上协同制造的需求。
这个过程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基础数据的整合。在企业中由于不同的人员关注的领域不同,对相同的基础数据的关注点也有不同。如对产品数据,采购人员关注其质量要求、供应能力,销售人员关注其功能、性能、库存量,财务人员关注其价格、成本,技术人员关注其先进性等。对于PLM来讲,由于应用于技术部门,其产品数据主要管理的是产品的技术参数,如产品编号、图号、BOM、工艺路线等,这些数据也是ERP所需有的基础数据之一,因此,在系统整合时,就要必要将这些基础数据作一体化的设计。将在CAD、PDM中完成设计分配的物料代码、产品设计树直接在ERP中引用,对在CAPP中完成的工艺设计数据也可引入到ERP中形成物料主文件、BOM、工艺路线。
其次,是设计制造过程的整合。在完成基础数据的整合后,我们仍将发现很多的不协调,如设计人员往往从技术观点出发设计产品,不能充分考虑产品的卖点、成本控制等特性。熟悉成本控制的人士都知道,产品的成本大部分是在设计阶段就决定了的。当一个产品设计成型后,后天的控制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广泛采用了并行设计的方法,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会有销售、采购、市场、工艺人员参与设计过程。在设计阶段,并行设计小组就会充分利用ERP系统中的采购数据、销售数据、质量数据作为重要的设计依据,如供应商的交货期长短、价格高低、供应能力、质量标准等。对于设计人员选定的新材料,很必须经过ERP系统中的供应商评估流程,才能引入系统中使用。设计人员在决定工艺路线时,也不能离开ERP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流程随心所欲的选择加工设备,必须考虑设备的能力、单位时间的费率、工人的效率、费率等因素才能决定,同时还必须通过ERP中的相关流程,才能形成系统的资源。而这些功能,都是PLM中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具备的,只有将PLM与ERP进行整合,才能协同完成。
最后,是异地协同的整合,对于处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而言,制造过程的协同就更加重要。处于异地的设计单位在使用PLM系统进行产品设计时,就一定要有一套系统模拟机制来模拟制造过程,而完成这种模拟一定需要有ERP的参与,这样在异地的设计者,才可能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制造单位的实际加工能力、制造环境作出最恰当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设计,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设计。
三、 ERP与协同
众所周知,ERP的特点是计划、是过程控制,ERP比较强调流程,将企业的业务以一定的信息流程的形式在系统中加以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ERP的逻辑服从于流程的控制,无论是谁都要服从这个流程。所有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它体现了管理刚性的一面,是一种刚性的管理。而协同软件则关注于人,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在流程的刚性控制下,如何协调人的共同工作,侧是协同软件的优势于强项。这一点也为ERP的设计师们所关注,因而在ERP中也出现了吸纳协同软件的一些优势的做法。比如过往ERP软件注意管理结构化的数据,而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影音文件、网页等基本上不会进行存储。未来的ERP将会将数据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都对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另一方面,ERP软件也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同问题,如在产品中集成IM工具等,今后将会有更强大的协同工作环境技术在ERP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