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确立“大通关”口岸建设
2008-3-17 11: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常州口岸发展,进一步加快口岸功能建设,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快捷、高效、优质”的一流口岸和通关环境。这是记者从3月11日召开的全市口岸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副市长韩九云出席会议。
常州港一类口岸对外开放五年来,按照“建设大口岸、实施大通关、构筑大平台、发展大物流”的思路,加快口岸功能和载体建设,优化口岸环境,提升通关效率。2007年,常州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28.1%;常州港录安洲港区码头一期工程2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顺利建成竣工,常州海关、国检驻武进办事处如期开关开检,常州出口加工区顺利建成并一次性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并引进外资项目3个,协议注册外资2835万美元;全市口岸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考核、重大问题协调、归口协调服务、同创文明口岸等工作机制,服务效率和水平明显提高。
2008年,我市将围绕“提升常州经济国际竞争力”目标,按照经济国际化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抓住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和“上海洋山港”建成投运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常州口岸建设,创新口岸管理与服务,调整、充实和完善口岸功能,主动适应常州进出口业务与物流业态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常州先进制造业和以“信息流、资金流”为标志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常州核心竞争力。
——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按照常州经济发展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和“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建设要求,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呼应经济国际化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围绕国家高新区和沿江产业发展战略,完善口岸功能,强化口岸联动,重点建设水路口岸、航空口岸,配套建设陆路口岸,力求各口岸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功能协调。
——功能配套、优化布局。水路口岸以国际集装箱业务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内支线外贸运输,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航空口岸以国际货运为主要发展方向,尽快实现常州空港经济的繁荣;陆路口岸以促进航空、水路口岸发展为主,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功能的建设,形成功能互补和物流互动。
——健全体系、加快建设。以提高通关效率为目标,以通关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为方向,切实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电子联网监管,搭建电子信息平台,拓展绿色通道,完善口岸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完整、便捷的“一门式”报检报关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创造快捷、高效、畅通的口岸环境,推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