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行业分析

我对民用物流信息化的思考和观点

2008-3-19 19: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民用物流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效率。
信息化的目标要服务于业务的目标,关于业务目标,获得较普遍认同的是联邦快递的一段广告词,民用物流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这样的用户。
我,想要就有,恰到好处
我,希望你把事情做得:
    正确、准确、精确、完美、有效、熟练
    精当、可靠、完整、确切、明了、完全
    周到、无暇、至尊、卓越、确实无可挑剔
我,要拿到:
    未受任何损害的、未经修补过的、未染尘埃的,还有别让螺丝钉冒出来。
而最终一切的一切:
我,要它便宜!
民用物流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和规模增加,运营成本没有相应增加。当前,民用物流提供网络化、综合化和一体化的服务已经是竞争的必要条件,扩大网点分布,将仓储或者运输的服务覆盖各省份乃至省会以下的二三级城市,都带来运营成本增加。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降低通讯成本,规范物流流程,控制服务质量,提升效率。
二是市场和客户增加,服务成本没有相应增加。客户的增加将带来服务人员和成本的相应增加。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同等工作时间下,处理更多的服务工作,提升效率。
三是操作环节的增加,信息共享成本没有相应增加。民用物流信息化对提升效率最核心的贡献在于降低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成本。每一票服务都携带了大量的操作信息需要各个环节的共享,从协同作业到管理监控,需要将精准的信息恰当其时、恰如其分的传递给需要的人,提升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效率。

目前民用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民用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民用物流信息化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基础薄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货物生产制造、仓储、加工和运输让物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众多的物流企业中,信息化是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战术手段,产生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物流产业基础薄弱,缺少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统一,人才、需求和管理技术的培养仍需要时间和过程,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突破瓶颈,需要软件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共同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二是民用物流信息化的政府功能较弱,缺乏统一发展平台。物流产业可以说有很多管理部门,例如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和海关总署等,但是又恰恰说明该产业目前政府功能较弱,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相对困难。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每一个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称谓、管理和操作的体系。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三是民用物流信息化的消费主体起点很低,开发商难以赢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但现阶段占据主体地位的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和信息化程度很低,大多数系统需要投入,开发成本较高。新兴物流软件企业懂行业,但吃不饱,老牌软件企业隔行如隔山,难以破局。导致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