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柔性的增强途径研究
2008-3-2 21: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顾客需求日益差异化和迅速变化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下,柔性是成功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从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向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柔性的概念也从单个企业的视角扩展至供应链的视角,企业不仅关注提高自身的柔性水平,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所处的供应链的柔性水平,因此,供应链柔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研究者们的关注。
1供应链柔性的内涵
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背景,研究者们对于柔性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Sancehz认为柔性是指企业对来自动态竞争环境的各种需求做出反应的能力;Koornhof认为,柔性是重新定位组织的资源和职能,从而实现与主动或被动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战略之间保持一致的能力abilityandcapacity。虽然他们对于柔性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从各种对于柔性的定义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观点:
首先,柔性是组织的一组属性特征的综合体现,它体现的是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潜在能力capacityorability”;
其次,柔性可以在组织的各个层次被概念化:资源和流程层次、子系统层次和组织系统层次,而在组织系统层次之上的供应链和组织网络层次,也存在柔性特征;
最后,柔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Slack认为柔性具有范围、时间和成本三个维度,范围是指系统所能表现状态或采取行动的范围,时间是系统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费用是系统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所需要的费用。
VickeryCalantone&Droge认为,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描述柔性,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整个附加价值系统或供应链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柔性,基于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应该以一个整合、顾客导向的观点来检验供应链柔性。他们对供应链柔性的定义为:包含所有会直接影响企业顾客的柔性,并且供应链柔性是包括企业内部(如营销部门和制造部门等)及企业外部(如供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在内的整体供应链上下游全体成员的责任。
可以看出,供应链柔性是包括所有供应链成员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应对顾客需求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每个成员所具备的组织柔性水平,而且取决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协调的柔性水平。
2供应链柔性的基本类型
Vickery等人认为供应链柔性有五种基本类型:1产品柔性:定制化产品以满足特定顾客需求的能力;2产量柔性:针对需求规模变化有效增减产量的能力;3新产品柔性:迅速导入新产品和产品多样化的能力;4分销柔性:提供范围广泛且密集的分销渠道的能力;5反应柔性:响应目标市场需求的能力5。
Duclos等人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性框架,并且识别出了供应链柔性的六种要素:1生产系统柔性:配置资产和运营活动以回应供应链每个节点上新的顾客需求趋势的能力;2市场柔性:大规模定制与顾客建立紧密关系的能力;3物流柔性:当供应源和顾客变化时富有成本效益地接收和传递产品的能力;4供应柔性:根据顾客需求重新配置供应链和改变产品供应的能力;5组织柔性:根据供应链的要求调整员工技能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6信息系统柔性:根据组织响应顾客需求变化时对信息要求的变化调整信息系统架构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霍佳震认为,供应链应该具有如下三种柔性:产品柔性、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其中产品柔性是指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时间柔性是指供应链响应顾客需求的速度;数量柔性是指供应链对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能力。
可以看出,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供应链柔性的基本类型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但是,供应链柔性的基本类型划分的依据应该是供应链的功能,而且,供应链柔性基本类型的划分应该与组织柔性基本类型的划分区别开。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顾客需求,与这四个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相对应,供应链柔性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采购柔性、生产柔性、物流柔性和新产品柔性。采购柔性是指供应链上的企业能根据下游顾客需求变化而重新配置价值链和改变原料及其供应商的能力;生产柔性是指企业能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和根据顾客需求变化调整产量的能力;物流柔性是指当供应源和顾客需求变化时高效地接收和传递产品的能力;新产品柔性是指引入新产品和实现产品多样化的能力。
3供应链柔性的驱动因素
供应链作为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组成的整合性功能网链结构,其柔性水平不仅取决于每个节点的柔性水平,也取决于上下游节点之间协调的柔性水平。
Lummus等人认为,整个供应链的柔性水平取决于运营系统、物流处理和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供应网络的特征,而且,供应链上每个伙伴的组织设计和信息系统也会影响供应链的柔性水平:
1运营系统柔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特征:根据顾客需求重新配置资产的能力、当需求变化时改变流程的能力和调整产能的能力。
2物流处理柔性取决于以下方面的特征:适应全球化需求的能力、满足独特的顾客运送要求的能力、改变仓储容量的能力、改变运送人/运送企业的能力和引入产品延期的能力。
3供应网络柔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增加和取消供应商的能力、选择可以迅速增加新产品的供应商的能力、改变供应商关系的能力和让供应商改变产品的能力。
4组织结构柔性取决于下列因素: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活动、员工技能、与供应链其他节点建立人际联系的能力和供应链每个节点的企业文化。
5信息系统柔性取决于下列三个方面的因素: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系统协同的能力、在内部业务流程中分享信息的能力和沿着供应链传递信息的能力。
因此,供应链柔性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运营系统柔性、物流处理柔性、供应网络柔性、组织结构柔性和信息系统柔性。
根据上述对于供应链基本类型的划分和对供应链柔性驱动因素的归纳,可以提出一个供应链柔性的概念性框架。
4供应链柔性的增强途径
供应链柔性不仅受每个供应链成员柔性的影响,而且受到供应链成员之间协调水平的影响。对于前者(即如何增强单个组织的柔性),相关的研究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阐述,故此不予论述。本文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水平来增强供应链柔性,可以考虑的途径包括:
1建立最终顾客需求牵引的“牵引式”供应链系统。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推动式”供应链系统对于最终顾客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差,最终会导致库存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建立“牵引式”供应链系统的难度较大,不但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就这一整体目标形成共识,而且要求最终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信息能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和共享。当然,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一方面要求有效的信息系统,而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信息沟通机制。
2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创新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对于供应链而言,这需要依靠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来实现。为了为最终顾客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很多企业通过为供应链其他企业提供培训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共享,摩托罗拉公司利用其摩托罗拉大学为供应商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而安毫泽-布施公司(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啤酒就是其旗下公司之一)建立专门的“布施学习中心”为其950位批发商提供战略规划、财务管理、销售技巧和库存控制方面的培训。这种为供应链成员提供培训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而且有助于在很多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促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创新现在也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互派技术人员或联合技术开发等方式,不但可以加快创新的速度和降低创新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创新成果在供应链中的推广应用,从而为最终顾客提供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3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建立整合、高效的信息系统。在整个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反馈和共享都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要满足构建柔性供应链的需要,不但需要每个供应链成员建立高效的企业信息系统,而且要求这些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信息系统之间能实现有效的整合,从而为整个供应链内信息处理和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支持。例如,宝洁与沃尔玛共同开发了“优先连续补货”系统,这个系统与各自内部的信息系统是互联的,通过该系统,沃尔玛与宝洁共享宝洁产品在沃尔玛零售网络中的销售信息,而且宝洁利用实时的销售信息为沃尔玛的分店进行“无订单补货”。这个系统不但有助于宝洁及时掌握产品销售信息,预测产品需求状况和减少库存水平,也有助于沃尔玛降低库存水平。
4利用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来推动供应链的柔性化。
模块化是指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业务流程。在供应链中引入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可以尽可能地延迟产品差异化,尽可能在最接近最终顾客的环节形成产品差异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大规模定制化要求的定制化、低成本和低库存的要求。
5建立柔性的供应网络。
柔性的供应网络不仅意味着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具有柔性,也意味着从供应商处获得新的产品的能力,前者要求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冗余,并且对与每个供应商的合作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和动态评价;而后者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关系,让供应商成为企业的创新伙伴,并能够根据企业创新的需要进行与之相应的新产品。当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具备柔性的供应网络时,整个供应链即能很好地应对最终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从而具备较高的柔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