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港资讯

超越之旅---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启示

2008-3-24 14: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26日,外形酷似“海鸥”的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将正式开门迎客。与此同时,第三跑道、西货运区以及相关配套工程也将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浦东机场扩建工程已顺利完工,也预示着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在“超越航空、超越上海、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东海之畔,“海鸥”展翅,这是一段怎样的超越之旅? 
  超越航空———彰显国际化 
  跳出航空说航空,建设一座枢纽性国际机场的重要意义和带动作用才会显露无遗。 
  23日早晨8点,和大多数市内道路一样,浦东机场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早高峰。跑道上,一架架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班或腾空而起,或呼啸低飞,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顺利起降。“浦东机场的客货吞吐量早已全面超过了一期工程的设计能力,机场扩建首先是出于自身的运营需要。”看着窗外各式各样的飞机,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念祖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于1999年9月建成通航。开航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54.37万人次,飞行架次5.83万架次。2002年,由于抵离上海的国际和地区航班全部东移,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一下激增至1104.77万人次,飞行架次10.73万架次。尽管2005年3月机场第二根跑道投入使用,但只能将飞行容量的饱和时间暂时延缓,对浦东机场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 
  从运营角度而言,浦东机场扩建已刻不容缓,而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打造一座国际枢纽空港也是上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选择,更是上海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迫切需要。 
  资料显示,每实现国际中转旅客一个人次,就会为枢纽港城市和周边城市带来1500美元的边际收益。2006年上海共实现中转国际旅客近100万人次,创造的边际收益大约为15亿美元。预计在2015年上海枢纽港实现中转旅客将达到总流量的30%,未来的边际效益将达到每年500亿美元之巨。上海拥有如此潜力巨大的中转客流,但到目前为止,中转市场仍未充分开发,核心问题就在于航空产品单一、服务档次不高,以及机场中转不便等因素。规划空港必须超越航空,站在国家与城市发展的高度谋划未来。为此,浦东机场在扩建过程中提出了“打造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亚太核心枢纽机场,成为世界航空网络主要节点”的战略定位。 
  根据该定位,浦东机场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一体化航站楼”理念。今后,机场将由1号航站楼、2号航站楼以及规划中的3号航站楼组成U字形的航站楼主楼,加上与之相连的两个前列式候机廊和两个十字形卫星厅,体现复合枢纽的特点。如此布局,近机位数量多,能够满足枢纽机场运行的功能要求,也有利于基地航空公司的中枢运作,方便旅客中转。这样的规划,在国内机场建设中尚属首次。 
  一座复合型枢纽机场还将带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是超越航空规划空港的又一动力。吴念祖表示,航空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高端领域,如果能将国际一流企业的物流中心引入浦东机场,不仅会为上海带来源源不断的货物,同时也将植入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提升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能级。为此,浦东机场在规划时,着重发展航空物流园区,为世界物流巨头量身打造航空设施。目前,世界排名前四位的物流企业———UPS和DHL已选择在浦东机场建设地区级转运中心,浦东机场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有两家国际大型集成物流商建立枢纽中心的机场。 
  超越上海---实现一体化 
  机场不仅仅是旅客的终点站,还应该成为更多旅客的中转站。这是世界上很多国际机场的目标,也是上海的希望。但怎样才能做到呢? 
  "浦东机场虽然建在上海,但它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上海,而应该为更多的国内、国际旅客服务。只有超越上海建设空港,才能真正实现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初衷。"据吴念祖介绍,浦东机场一半的旅客来自国内各大城市,其中长三角客源占了绝大部分,这意味着浦东机场必须担当更多的责任。 
  专家表示,过去国内机场虽然也提出过枢纽运作的理念,但很多设计不尽如人意,而此次浦东机场扩建却让人看到了亮点。首先是航站楼设计方便旅客中转。根据"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原则,第二航站楼旅客流程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最终采用了三层式结构。整个航站楼自上而下分为"国际出发层"、"国际到达层"和"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这种国内首创的布局使航站楼的中转设施集中,换层少,除国际转国际设置在长廊8.4米层外,其余中转都在6米层内进行,旅客可实现方便快捷的中转。其中将国内出发和到达放在同一个楼层进行的设计更可谓用心良苦,它使得外地旅客可以在上海轻松换机。而在日前举行的模拟演练中,记者发现在浦东机场新航站楼里,国内转国内和国际转国际的平均中转时间只需45分钟,国际、国内之间中转的平均时间也只有6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国际航空协会的要求。 
  配套交通也是旅客出行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解决航站楼车道不够、易形成拥堵的问题,此次扩建中,浦东机场按照"人车分流、车种分流、出发直达、到达分散"的理念设计建造了"一体化交通中心"。该中心将所有到达社会车辆的车道边移至交通中心的停车库内,形成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结合东西两侧停车楼,并通过三条廊道内的24条步行系统,有效衔接航站楼、停车楼和轨道交通车站,实现航站区人车分流。今后,下了飞机的旅客可通过自动人行步道,平缓地进入"一体化交通中心",再分别进入地下车库、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站或公交车站。这样的设计将使来沪的旅客不再为寻找交通工具而头痛。据悉,这项国内首创的设计已被科技部列为示范工程。 
  除此之外,规划中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今后还将设置浦东机场值机区。未来,长三角旅客坐高速铁路或驾车抵达虹桥后就可办理登机手续,并托运行李,然后一身轻松地乘坐快速换乘交通前往浦东机场。 
  超越自我---体现人性化 
  细节决定成败。对建设者而言,航空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个"更"字便体现在自我超越上。 
  怎样才能精益求精,让旅客享受更多的人性关怀?扩建工程指挥部拜一期工程为"老师"。记者在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德润的笔记本上看到,一期工程存在的七大不足被醒目地用红笔圈出。这些"遗憾"包括出发办票大厅深度不够,高峰时排队过长;连接廊通道太窄,安检通道不够;出发大厅没有厕所,旅客如厕不便;2个以上登机口合用一个检票系统;机场内贵宾厅较分散等。据李德润介绍,这些不足都是指挥部在扩建工程开始前,反复拜访旅客,并实地考察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是新航站楼必须超越的部分。 
  除此之外,更多人性化设计将在新航站楼出现。比如计时宾馆被"请"进了楼,共80间客房可以为旅客提供短时间的服务,如休息、洗浴等,旅客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休息时间的长短;在这里睡觉不必担心延误航班,服务员会关注你所乘坐的航班动态,提前叫醒。 
  怀抱婴儿的母亲也不必为没有地方给孩子换尿布而烦恼,二号航站楼共有54间专门设计的母婴室,空调房里有精心设计的婴儿床、舒适的哺乳座椅,还有清洗用的温水面盆、手纸等。母婴室旁边有饮水机提供热水,方便为婴儿冲奶。如果旅客携带有儿童旅客,这里还有儿童乐园,让孩子打发无聊的候机时间。此外,新楼共有66个饮水点,在候机长廊内每70米就有一部饮水机,每天24小时向旅客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细心的旅客会发现,就连饮水机上都有盲文,方便残疾旅客使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