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国家统计局局长:如何认识宏观调控有效性问题

2008-3-31 10: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几年宏观调控是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进行的,也是在经济体制加快转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经济深层次问题与新情况新矛盾交织,风险和挑战严峻,宏观调控面临的复杂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实践证明,由于见事早,决策果断,措施有力,标本兼治,宏观调控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避免了大起大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社会上对宏观调控还存在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为了澄清事实、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本报从今天起在理论版开设“如何认识宏观调控有效性问题”专栏,陆续刊发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的文章,分别论述宏观调控取得的显著成效、宏观调控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等问题。这些文章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析事明理、答疑释惑,有助于读者深化对宏观调控的认识。

   2003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克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2003年以来,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现了连续五年10%或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5%高出6.1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8%高出0.8个百分点。同时,年度之间波幅比较小。

   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五年内连升两位,居于第四位。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0333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年平均增加25257亿元。到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超法国和英国,在世界上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13.9%、37.0%和71.8%,到2006年已分别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20.0%、60.6%和90.7%。相应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6年提高到5.5%,2007年又有提高。

   财政收入在五年间增加了近两倍。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2.0%。财政收入增加量一年多于一年,2003年比上年增加2812亿元,2004年增加4681亿元,2005年增加5253亿元,2006年增加7111亿元,2007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五年间增加了近两倍。依靠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办了多年想办而无力办的一些大事,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很多薄弱环节,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企业利润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04亿元,比2002年的5784亿元多13720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连续五年高速增长,五年年均增速超过30%。

   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产业及地区发展和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协调性增强

   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产。2003年以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389亿斤,扭转了1999年后连续下降的局面。此后又连续三年增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2007年棉花总产量达到760万吨,比2002年增长54.6%。

   工业生产增长迅猛,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了79.7%,年均增长12.4%,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快0.8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初步统计,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设备2007年比2002年增长5.1倍,冶炼设备增长3.4倍,工业锅炉增长1.3倍,数控机床增长3.7倍,金属切削机床增长96.6%,交流电动机增长1.7倍。装备制造业明显升级。

   服务业快速增长,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格局。过去五年,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到40.0%。多种所有制、各种业态、不同规模的商业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活跃、繁荣了市场。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1%。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各项贷款余额大幅增加。交通通讯保持了较快增长,五年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9.0%,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15.0%,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7.7%。

   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积极变化。东、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快速发展,2007年分别比2002年增长1.3、1.3、1.3和1倍。2007年中部、西部、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0.2%、20.5%和10.2%,比2002年分别提高3.1、0.9和2.2个百分点,表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增长加快。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7.7%、26.6%、26.0%、23.9%和24.8%。投资增速总体呈现稳中回落的态势。而消费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至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1%、13.3%、12.9%、13.7%和16.8%。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