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论文

农副产品供应链制约因素及对策

2008-3-7 0:0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入世之后中国农业产业链将在世界范围内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展开竞争。我国农产品中的粮食、油料作物和棉花等大规模种植的品种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而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则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这些农副产品主要包括: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但是在这些产品的供应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着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在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供应链对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粮、油、棉等大类农产品成本相对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高出部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流通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现代消费者对农副产品要求品质优良,品种丰富,产品新鲜、安全,供应及时,这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农副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农产品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其中: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  

   

  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农业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许多产业相关联。本文主要讨论农副产品供应链的后三个环节,即产后加工到消费环节。 

   

  农副产品供应链管理追求目标: 

   

  1、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链上资源,降低成本,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2、 传递市场信息,实现需求拉动。及时把销售终端的信息输送给供应商及生产者,调整物流配送及产品生产。 

   

  3、 向消费者提供品种、品质、新鲜度和安全性符合要求的标准农产品。这要求农副产品快速进入消费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二、 农副产品供应链的制约因素 

   

  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在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严重制约: 

   

  1、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中国农产品顺利地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产生着不小的抑制作用,其中在农产品出口和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过程中,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反映的尤为突出。  

   

  2、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具有先天的分散性加上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农户或生产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不利于供应链的组织管理。在生产环节,农户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手段运用程度偏低,接受系统地科技指导机会较少,良种普及率和单产偏低,以水果为例:虽然我国人均79平米的果树面积,以接近人均83平米的世界水平,但果树单产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6%,远低于75公斤的世界平均拥有量,因此对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占有过大,生产效率比较低。  

   

  流通环节:在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加工环节,严格筛选,规格包装,以及各种具有科技含量的保鲜技术使用上都遇到推广普及和规模化运用的难题,在目前情况下,这恰恰又是多数小生产方式下的农户力不能及的事,现代科技加工和保鲜技术应用成为限制农产品的流通半径范围和流通量,影响消费环节的农产品品质,造成产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消费环节:中国的消费者在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上不算太低,但在农产品的消费质量上、产品的科技含量上、消费的时间和空间的均衡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实现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组织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的精确配送。精确配送是指在恰当的时间将符合品质标准的适量的商品配送到指定地点。由于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在实际物流配送中有许多无效配送,造成严重浪费。另外,现在市场上有时还存在一些农产品的卖者找不到买者、买者找不到卖者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农业特产品尤其明显。 

   

  三、 农产品流通环节和现状 

   

  1、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 

   

  2、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目前的市场架构与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有关,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例如:平均每2-3万人规划设置一个2000-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服务半径约500米。现有农贸市场虽然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只经营未经加工的生鲜初级产品,但由于商贩享受低成本包税经营,这就在商品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迎合了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  

   

  从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看,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又给季节性和区域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3、连锁超市生鲜区已经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自从1996年深圳、北京等地的大型综合超市就开始成规模地经营生鲜商品。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中国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市生鲜经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必然趋势。 

   

  四、 提升供应链功能的对策 

   

  1、推进农产品标准化 

   

  近年来,依靠农药、化肥等支撑的传统农产品己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在国内市场,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那些喂用过药物、激素的水产品和畜禽,施用过禁用化肥、农药的农作物亮起了“红灯”。 发达国家对“绿色”农产品要求更严格。  

   

  从去年底开始,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一场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正在东部沿海普遍展开。 山东省寿光市政府在畜牧、林果、蔬菜等行业制定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标准。市委书记和市长主持召开两次千人以上的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给全市18万农户每户发一本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书和一封告全市农民的信。目前,寿光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的检测基地,从日本进口了检测设备,成立了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在乡镇建立19处农产品速测室。全市每月监测200多个样品,尽最大程度保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出寿光,市政府对此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检测结果。 

   

  现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在向全国推出生鲜食品招标采购计划过程中,不得不参与推动标准化的工作,对招标采购主要农产品品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农产品必须经过科技关、规模关和信誉关,并对产地要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一些大城市对于“净菜”地方法规,广州市政府规定了净菜的“五无标准”:无残留农药(或不超标)、茎叶类蔬菜无烂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  

   

  真正的农产品标准制定主体仍然是政府相关部门,农业部和财政部已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重点包括:种植和养殖业主导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等,要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2500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初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许多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食品安全质量法,重点搞好三大体系建设,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2、在供应链上发展“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虽起步迟,但发展快,效果明显,群众乐于接受,在农业生产和供应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订单可以把分散的农户和生产企业组织起来,农业生产者向企业符合要求的初级农产品,企业向农业生产者传递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 

   

  农产品中的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就是其价值所在。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生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订单集中采购生鲜商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才真正是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 

   

  另外,有关部门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政府少干预,制订相应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大违约处罚力度。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订单风险基金”,并采取引导、指导、监察等措施,给订单农业一个较为宽松、适宜的发展空间,帮助群众走向市场。 

   

  3、 供应链下游发展区域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调控大宗农产品物流和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的物流联系,并以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农副产品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为合理和有效。其模式为 

   

  农户初级农产品 食品工厂 

   

  配送中心 标准化商品 零售商 消费者 

   

  生产基地  

   

  物流 

   

  信息流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  



  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从产地采购,或面向全国招标采购;  



  部分高毛利,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自己加工生产,解决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不清的疑虑。  

   

  由此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的生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多向产地市场采购,同时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中介商和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采购渠道;这又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程度,使连锁超市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配送中心还起到信息集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把零售店(超市)即时销售信息和库存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建成中心数据库,并向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开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