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水运工程总体质量均衡提升
2008-3-7 11: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日前,记者从交通部质量监督总站获悉,最近出台的《2007年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呈现均衡提高的态势。就其中存在的不足,《报告》提出了改进建议。
总体质量均衡提高
《报告》指出,2007年全国水运建设快速发展,建成港口泊位300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200个,新增吞吐能力5.37亿吨,改善内河航道342公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水运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向均衡提高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内河建设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缺陷大幅减少。大多数内河建设项目改变了传统粗放型质量管理方式,一些项目还提出了施工精细化管理要求,使内河建设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如湖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
水运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提升的另一个表现是,项目管理既重主体工程质量控制,又重工程细部质量控制,有效地防止了质量缺陷的发生。在沿海工程中,混凝土浇注基本做到了表面平滑、棱角分明,难以治理的结构裂缝基本杜绝,面层龟裂不仅数量大幅减少,而且出现时间推后。2007年全国验收45个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项目优良率84.4%,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报告》还指出,港口重点发展区域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质量优良。如曹妃甸煤码头起步工程、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等重大工程,规模大,建设标准高,工期紧。但是,各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和参建单位通过创新施工工艺等方法,保证了工程质量优良。此外,全国水运工程结构性安全问题得到普遍重视。2007年,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全方位排查了全国在建和已投产项目的结构安全质量。通过排查,提高了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对结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007年,交通部质监总站加强了对施工工艺的督察力度,促进了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的重视。许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工艺,如钢筋的固定和绑扎、混凝土浇注振捣操作、浇注构件底部止浆措施、模板的拉杆处理等有了较大提高。质监总站还推广了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经验,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督察的23个项目中,大部分项目制定了经验推广实施方案,治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存在一定质量瑕疵
交通部质监总站在督察中发现,个别项目总体质量评分很高,但某些工程部位质量有所下降,个别业主对勘察设计深度要求不严,混凝土养护问题较多等。
分析其中原因,不合理工期仍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业主未处理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而片面求快。由于工期过紧,不能按正常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有的项目还交叉施工严重,从而产生质量隐患。
勘察设计工作深度不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两年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多与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有关。勘察设计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水运工程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工程建设周期大幅缩短,设计力量相对不足;个别业主过多地压缩了勘察设计周期;部分项目未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部分能力差的设计单位进入建设市场。
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成为施工管理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包代管和分包管理制度不健全。质监总站在督察中发现许多质量问题是分包队伍造成的,由于中标单位疏于管理,使分包队伍在施工组织、技术培训、现场作业等方面达不到工程技术要求,难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混凝土养护问题也不少。不按规范要求养护、养护不均匀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外海工程更是如此。在许多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养护未列入施工管理的重点,成为易被忽视的环节。
五条建议防控质量下降
对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减少并杜绝水运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从以下方面进行:
——坚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合理工期是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和产生质量隐患的重要因素,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的要求,也不符合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正确处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深入推广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经验。今年1月至10月,仍是推广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经验活动时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以质量通病治理为载体,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
——加强以工程结构安全为重点的技术管理。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基本要求,也是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的重点。这就要重点保证勘察资料完整、准确,使之符合各设计阶段的规范要求;设计方案要多方案比选,对一些重大工程推行设计咨询和监理制度;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重视设计审查和技术论证;施工组织设计要对结构安全提出施工保障措施。
——认真落实航运枢纽工程质量监督指导意见。2007年,交通部印发了有关航运枢纽工程质量监督指导意见,有航运枢纽工程建设任务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
——加强分包队伍管理。加强分包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分包工程和分包队伍审查制度,制定完善的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制度等方式,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提高施工一线工人的技能。(周献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