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如何跳好e之舞
2008-3-7 17: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涂井强:由技术到思想
从2005年一成立,兆驰就开始实施信息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急切的需求?
涂井强: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上还是不上,一把手的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兆驰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董事长就对信息化态度很坚决。就是想趁着企业新成立,手工管理时代固有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出现,这时来实施才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另外,企业信息化的好处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当时就是希望借助这个系统来让我们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到现在为止,这个目标实现了没有?
涂井强:已经初步实现了。目前我们月生产800万到900万件产品,跟我们同等生产规模的企业,可能要2,000到2,500的人才能完成,但是我们只需要1,500人。
我觉得信息化已经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现在来看,如果没有ERP,我们可能连东西都生产不出来。客户下一个订单,可能要用到很多物料,这些东西你都要在七到八天内配齐并上线使用。没有ERP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连采购的物料在什么地方,还剩多少都没有办法掌控,更谈不上管理了。
现在兆驰很多项目都可以通过ERP去做,是不是意味着兆驰的信息化项目已经成功完成?
涂井强: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我们ERP上线成功并发挥作用,不光不能说是公司信息化项目的完成,甚至也不能说是ERP项目的完成。只能说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就是要巩固流程。有时候制定出来的流程可能不是特别完善,这样也没有关系,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就将它僵化。哪怕A点到B点,有一条更直接的路,但是考虑整体的效果,我们需要从A走到C再走到B,也要先这么固定下来,然后再配合整体效果慢慢加以改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直接从A到B也不允许吗?
涂井强: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一根电源线缺料,所有的物料就者不能入库,哪怕货柜在下面等。虽然我们使用的ERP系统允许缺料入库,但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就不允许,这个口一放,就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因为只要是特殊性、变通性的东西,你就必须要有专人去跟。这一周我只有一个特例,我可以跟得过来,十个的话也可以跟得过来。但是这个特例增多,就跟不过来了。可能有人认为这个是绿色通道,是提高效率的办法,但是特例是管理混乱的一个源头。比如说我现在生产急了,我就到仓库去搬一箱物料来用,过后再来补,你今天开了这个口,一个人可以去搬,以后每个车间的物料员都去搬,系统里的数据就跟仓库实际对不上了,这个ERP还有什么用?ERP是一个反应,是真实物流的一个反应,真实物流和系统物流完全对不上了,还谈什么管理?所以我们ERP系统强调及时、强调执行、强调准确。这个及时准确是通过系统,通过规范不能这样做来确保准确。
这是否是说ERP对于兆驰管理思想的变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涂井强:是这样,因为实施ERP其实是一种管理思想的导入,这种管理思想就是按流程办事,靠数据说话。上线之后,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把遇到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叫正常,一种叫异动。对于异动的情况,我们会分析它异动的原因,然后想办法用ERP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异动解决掉,然后用系统固化下来。比如我们有一百多家供应商,记账的时候有可能会把A的账记到到B的头上,这种“串户”的现实其实是很常见的,大家也都不是特别重视。但是我们当时就想到要用系统对这个过程加以改进,并固化下来。我们提出这个要求之后,顾问方建议我们根据订单号和供应商编码去生成财务凭证,这样就把该挂的数据挂到这个供应商名下,就不会产生错误。只要是人为操作的事情,就有可能出错,但是系统固定下来的东西不会。用这个思路去管理,管理水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