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精英访谈

刘武:天生的物流人

2008-3-8 2:06:00 来源:刘光琦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对刘武的采访是愉快的,坦诚的语气、坦荡的谈吐,信手拈来的故事和小幽默……仿佛这只是朋友间的一次闲聊。 
其实,跟刘武也算是老相识了,早在2006年本刊记者就曾专程拜访过他,并写出了《刘武的大物流情结》一文刊登在了2006年第5期的《中国储运》杂志上;同年,《中国储运》杂志获得了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行业大奖,成为2006年“宝供物流推动贡献奖”唯一获奖的物流媒体。 
彼此的惺惺相惜促成记者与刘武再次倾谈,是在银妆素裹的美丽城市——沈阳 
 刘武:天生的物流人 
 
       2007年12月14日,备受物流行业关注的第十一届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在沈阳举行,在会议间隙,笔者专访了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 
由于前次的渊源,基于对宝供的了解,笔者将此次的话题集中在五个方面——物流研讨会、供应链思维、基地战略、行业竞争环境和物流情结,应该说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刘武多年来的所做与所想,成为刘武珍贵的人生财富,难能可贵的是他愿与我们共同分享。 

物流研讨会 

一个企业将如此多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到一项公益会议,在中国的物流行业里,恐怕只有宝供一家。 
从第一届物流研讨会发出的100张请柬只请来了格力一家企业,到2005年的第九届研讨会掀起了江苏全省的“物流热”,再到2007年转战沈阳,第十一届物流研讨会成为辽宁省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性的物流会议,十一年时间,十一届会议,刘武不懈的坚持让人钦佩,坚持得来的结果令人欣慰。 
《中国储运》:据不完全计算,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召开十一届以来,宝供奖励基金已经投入了800多万甚至1000万,如此多的公益投入,您认为值得吗? 
刘  武:记得我在广州召开第一届物流研讨会的时候,参加者只有70、80个人,而2005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九届会议的参加人数却达到了600多人,感觉上近几年来人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宝供做这些事情可以唤起整个社会对物流行业的关注,那么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我曾经跟温总理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物流的水平如果得不到迅速的提升,那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我也跟总理举了一些例子,一个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全社会的资金周转是279天/次,一年只周转1.41次,而一些发达国家周转是十几次,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资金周转能够快一倍的话,我们就能解放出10万亿人民币出来,这些钱能够创造出多少的就业?多少的社会财富?而造成资金周转率低的原因,我认为物流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没有物畅其流。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农业的问题,有一次去南通,早晨9点多从酒店出来,看见一个妇女挑着一担桃子在那里贩卖,很漂亮很大个的桃子一斤才5毛钱,可是等我中午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那一担桃子还原封不动,后来我把这担桃子买了下来,这件事让我觉得是我们的物流工作没做好,如果我们能帮这些农民把这么好的桃子运到1000公里以外去,就不会出现5毛钱也卖不动的情况了。 
刘武1999年9月注册了宝供物流,也是在次年,宝供物流奖励基金成立了。当时,中国已经开始谈入世的问题,刘武想,中国的国门很容易打开,如果我们的物流能力和水平上不去,那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国外的企业占领我们的市场,我们的产品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国外的企业,这是一个物流人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国的悲哀,“以前在中国,都没有人谈物流,国家也没有物流的概念,更谈不上支持了,而物流行业要发展,就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参与其中。” 
宝供物流奖励基金是纯粹的社会化、公益化的基金,是面向全国的;无论你是谁,只要在物流理论、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及宣传推动交流等方面有贡献都可以参加评选,只要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定,都能得到奖励。刘武坦言,搞这种奖项其实挺费劲,多亏了得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支持。有人说,宝供多年来拿出这么多的钱来搞奖励基金和研讨会,肯定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对此,刘武表示,研讨会虽然对我们业务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直接的作用,而是通过对企业的品牌的提升和对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产生的间接作用。 
在十一年办会经历中,刘武感触颇多,特别是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物流研讨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盛况空前的会议现场,更重要的是会后强劲的影响力。关于此次会议的成功,刘武详细地叙述了渊源。2005年,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宝供参观,对宝供的理念、模式都很感兴趣,特别请刘武到江苏做了一次报告,报告当天,全省的厅局级领导近3000人都集中在省会议中心现场听报告,江苏省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都统一通过电视直播听报告;报告结束后,江苏省委宣传部还组织了全省的媒体到宝供做深度的调研,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报导,宝供让江苏全省掀起了物流热。在这种情形下,第九届物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除了宝供物流拟邀的嘉宾外,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江苏省经贸委除了要求下属机构参加外,还邀请了当地很多的龙头企业也来参加。 
《中国储运》:现在中国物流业的学术氛围与十几年前确实不能同日而语了,各种会议都有很多,您“唤起整个社会对物流行业的关注”的初衷已经达到了,未来,您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办会吗? 
刘  武:当然了。但是我认为物流研讨会的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目前我一直在考虑,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策划方案,如果哪位有好点子贡献我很欢迎。 

供应链思维 

在历届的宝供物流研讨会上,最频繁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供应链,从中可以看出刘武对于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能力提升的关注。 
刘武说,物流很重要,整个供应链的思维很重要,只有把整个供应链都打通了,效率才能提高,否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一些事情,是广大的工商企业管理者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所以我要不断地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 
《中国储运》:从储运到物流再到供应链,宝供进化型的战略发展有目共睹,在会上,也经常能听到您在强调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思维,请您系统地阐述一下您的观点。 
刘  武: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美国加州的橙子,可是在美国就吃不到中国的水果,广东的荔枝,山东的梨,陕西的苹果,新疆的瓜,其实我们的水果比国外的好吃,只是我们物流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把我们的水果便宜地完好地运到美国,这个问题不是单靠物流就能解决,而是应该根据整个链条来考虑。首先,我的销售点在哪;其次,我的物流怎样来解决;连同生产环节的种子栽培和果品采摘都在供应链之内。 
再来说说我们的资金为什么周转这么慢。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生产而生产了很多东西,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就存放在仓库了;还有的时候由于在流通环节缺乏供应链的思考,也会造成很多的商品积压,或者在流通的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据相关报道,我国的物流费用占到GDP的18.9%,而美国的这个数字还不到9%,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物流费用要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但事实上,虽然我们的物流费用确实比人家高,我们的操作费用却远远比这些国家低。这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的物流缺乏有效的组织,导致产生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了物流费用的增高,比如,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装满车特别增加了很多自己的货物,也许对于运输环节来讲降低了平均成本,但是这些货物还不一定卖得出去,结果造成了占压,增加了仓储的面积和库存的资金;当然如果一味的降低库存,则又会出现了其它的危机,我们中国目前的物流费用高、操作成本低的现象,主要是我们忽略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方法造成的。 
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说,我觉得虽然赚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赚钱赚得其所,不是从客户的口袋里掏钱,而是要能为客户服务,与客户共享成功,钱才能拿得心安理得;这就是为什么宝供从以前的门对门的储运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这也是在与时俱进地满足市场的发展和需要。 
  宝供的优势在哪里?宝供的优势就在于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共赢的服务理念。刘武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2001年宝供帮助广东的一家大型电器企业做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当时这家企业的销售额是100多个亿,直接物流费用不到3亿,但是我就承诺能在一年之中帮助他省掉5、6个亿的成本。经过调研,宝供发现这家企业在全国的销售网络特别齐全,260多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经营部,但是每个经营部不仅要拿订单、做新品的推广、做客户的维护,还要管理着当地的库存和物流配送。“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职员臃肿,这家企业的销售公司有12000名职工;其次,这么多的仓库,库存就增大了,因为怕缺货和断货,所以就库存量越多越好,品种越齐全越好;第三,管理上跑冒漏滴的现象很严重,虚报库存,白条顶帐,帐实不符,以次换好的现象屡禁不止。”3个月后,宝供交给这家企业一份整改报告,其中只有三点建议,第一,就是物流和商流分开;第二,是把原来的物流分散式管理变成集中管理,把260个小仓库变成40个大仓库;第三,是把手工订单变成电子信息平台。9个月后,整改就见到了成效,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从12000人变为了6000人;仓库的面积从原来260个仓库,110万平方米,变成了现在的40个仓库,40万平方米,减少了70万平方米;库存资金从以前的32个亿变成了14个亿;配送也实现了电子化统一配送,准确率达到98%。“我算了一笔帐,按照每人每年工资5万元计算,减少了6000人的开支就等于节约了3个亿,库存也节省了1个多亿,更别提减掉的18个亿库存资金能创造出多少收入。所以说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此,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改变很多。” 
   《中国储运》:很多制造企业都自己做物流管理,您认为这对供应链的整合有什么影响? 
    刘  武:制造企业自己做物流的弊端很明显,我认为企业不可能样样都强,只要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就好了,相对于生产来说,物流就是这些企业不擅长的方面,那就该选择外包;世界上大多知名的大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但是大型制造企业设置自己的物流管理部门来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基地战略 

     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轻资产理念到2010年将在全国拥有15个、共180万平方米物流中心的基地战略,宝供的大幅度转身让旁观者们有点头晕。“刘武想干什么?”“宝供到底想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是物流地产商?”议论之声不绝于耳。那么宝供近两年大规模“圈地”的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储运》:请问,在基地战略实现后,宝供有没有可能转型成为一个物流地产商? 
刘  武:宝供的定位一直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说句实在话,如果想做地产商的话我早就做了,更何况物流地产从回报上来说不如房地产和商业地产。其实,我们就是想把物流基地当作支撑企业发展的一个平台,我们的目的还是想发展我们的物流业务。 
多年的物流实践,让我深深感到如何从供应链角度来管理、优化、变革企业现有的运营模式,包括采购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是未来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追求零库存,在生产制造环节他们追求柔性化生产、按订单生产;在营销环节他们追求减少流通环节,直接面对终端;而这每一种变革都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刘武认为,物流要有很强的整合能力,管理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物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你需要有一个平台,需要有设施;如果没有设施,怎么能谈得上整合呢? 
物流设施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没有设施要做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不可能的。 
宝供的物流基地战略是从2001年开始的,而在2000以前,宝供的确是个轻资产型的企业,甚至连运输设备都没有,直到后来收购了TNT在南方的运输资源。作为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领跑者,宝供的一举一动俨然成为业内的风向标,那么近年来,宝供购地置业,招兵买马,是不是也将带动一批企业效仿? 
 《中国储运》:目前很多的大企业在寻求物流服务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些要求,有的是针对仓储设施的,也有的是针对车队的,当然也有针对信息系统的,很多时候外包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那么您认为中国未来物流企业的趋势是不是重资产化? 
刘  武:这一点我也不敢去评论,但是我认为中国物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了,而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如果没有必要的生产工具的话,那就做不了。至于物流企业是不是需要重资产,我认为也要看社会市场,普洛斯等物流地产商已经在投资仓库了,同时中国的流动资金这么多,说不准还会有这样的公司,他们购买了大量的车辆或者其他的生产资料来出租。对于资产的购置,我的观点是应该因时因势而变。 
    据介绍,目前宝供在北京、广州等地的物流基地作为高端物流设施相对于当地市场来说都是供不应求的,由此可以看出,选址对于物流基地来说是非常重要。在沈阳建设物流基地,本届物流研讨会又举办于此,刘武的意图愈发明显。 
 《中国储运》:宝供投资在沈阳,目的是什么?未来宝供的物流基地数量会不会增加? 
 刘  武:沈阳作为东北的中心,可以说是商家必争之地,2000年我们就把东北的重心从哈尔滨迁到沈阳来,因为在当时我们就判断出沈阳的区位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沈阳的经济在迅速发展。 
虽然,我们的客户大多在南方,但是所有大品牌大商家都是全国销售的,东北也是他们的重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飞利浦在沈阳都有分销中心,有分销中心就需要有物流。沈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覆盖周边,可以起到集和散的作用,你看香港、新加坡连一个工厂都没有,却是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物流中心,全世界的货物都到那里集散。 
我们选址物流中心有5个考虑重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的态势、地理位置,此外还包括当地对物流的理解重视程度、宝供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客户的需要。 
我可以透露,宝供基地的数量在未来两三年就会打破,有可能是16个,或者是17个。 

行业竞争环境 

春秋战国、三足鼎立、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刘武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前竞争中的中国物流业。宝供所服务的客户大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对于竞争和变数,他心平气和,因为他始终认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中国民族物流业的一块自留地。     
《中国储运》:据了解,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利润比较低等,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  武:竞争是中国物流业的一个宿命,任何一个行当里都存在竞争,可是物流行业内的竞争要更甚一些。大家并不是在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来动脑筋,而是一上来就搞价格战,其实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因为我们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2000年以前,我们物流的收费都是每吨每公里6毛多,此外还加过桥过路费,但今天平均起来每吨每公里不到3毛钱,甚至2毛多,虽然多年来,公司规模增加了几倍,工资增加了几倍,油费增加了几倍,桥路费也增加了几次,但是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继续降低,在降低的同时就出现了5吨车拉到了20吨、30吨的现象。这种不规范的竞争说明了现在的中国物流市场还相当于春秋战国时代。 
价格战没有吓倒强势的国有物流企业,也没有阻碍国际物流大鳄进入中国的脚步,有人说,现在的民营物流企业挣扎在生死夹缝中,就算是闯出一片天地也难逃被兼并的厄运,如大田,如华宇,同为民营企业,宝供的未来将会是怎样呢? 
 《中国储运》: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他们很看好中国的市场。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外一些成熟的物流企业关系都是很密切的,在这些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后,如果您所服务的客户更换了服务商会不会对宝供造成影响?未来,宝供会不会开发一些本土的中小企业作为客户,并和这些中小企业一起成长? 
刘  武:首先我认为我们不能从表面来看,宝供的客户都是相对稳定的,相比宝供,外资物流企业对中国的国情,中国员工需要什么都不了解,并不能说规范化、标准化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同时,我认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是和他的业务优势挂钩的,如果就是依靠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那么这也算是一个特色;而我们宝供的定位就是面向大型的工商企业。 
我想未来的中国物流行业还将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曾经有一位国企老总跟我说:“物流的操作其实只有民营企业才能做好,我们这种国有企业很难做好,理由很简单,有的时候对于客户来说,我既是服务商又是父母官,根本没办法合作。”而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呢?宝供和TNT、天地物流都是同年的,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以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把TNT在南方的一些网络收购过来了。每一个企业都是既有强项又有软肋的,不可能样样都强,我的观点很简单,做你最擅长的,不擅长的不要去做。为什么我说是三分天下,外资企业有他们的强项,国际网络,国际人才,国际运作经验,在短时间里,我们国内企业根本不能赶上,所以在国际运输上我们会采取合作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我想这就是外资公司在中国的生存空间。 
  而中国的民营物流当前还是该专注于中国市场,我一直把物流基地当作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人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要自强,关键在于专注,集中和用心。说句实在话,想要并购宝供的人多如牛毛,出的条件也很优惠,但是我坚信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刘武戏称自己的后背长了一个靶子,时不时就会有人向他瞄准。他举例说,众所周知,中国的物流人才是奇缺的,而宝供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很多外资公司在挖掘人才的时候明确表示,只要是在宝供工作过的人都要“官升两级,工资翻番”。刘武坦诚自己也有人才方面的压力,但是好在他还有一个“北极星”计划。 
  从宝供的发展,记者看到了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上市会不会是这种发展的捷径? 
 《中国储运》:2007年对于很多民营物流企业来说,可以说是“谋求上市年”,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上市的愿望,作出的努力也有目共睹。那么宝供目前有没有上市的打算?如果宝供上市就势必要引进投资者,对于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您有什么想法? 
刘  武:宝供还是有上市的想法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其实从很早我们就按照上市的标准来规范自己。 
如果引进投资者,我还是希望有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对于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我还是很慎重的,不能为了一点钱,而是要选择投缘的。 

物流情结 

  如果从看一个商人的角度去揣测,刘武的很多选择都是难以理解,比如当初放弃赚钱如流水的房地产转而选择前景不明的物流服务业;但是如果从理解一个仕人的角度去看他,便豁然开朗了,这就是所谓的不解之缘。 
在2000年的时候,宝供集团曾在广州召开了一次内部的发展研讨会,当时邀请了方方面面的专家来参加讨论,未来的宝供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这是因为当时的刘武除了做物流以外,还有两个房地产公司、农场和很多加工厂,这些企业都经营得很好,是集中精力做物流,还是继续做房地产,刘武把那次会议称为宝供的“遵义会议”。 
    《中国储运》:请您谈一下对于那次会议的感触。我想这次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选择物流,不然也不会有宝供今天的成就,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您为什么选择了物流? 
刘  武:开这个会的初衷就是因为当时投入的其它几个行业虽然都很赚钱,但是牵扯的精力也很多,就想把路子顺一顺。因为考虑到做房地产赚钱快,就象一拧开水龙头,就流出钱来一样;而做物流的收益就象在深井中打水一样,不仅辛苦,还是一桶一桶的,所以当时讨论很激烈的,最后我还是做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就是专注集中精力做物流,房地产也不做了,农场也不搞了,加工厂也转让了。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当时我想,赚再多的钱对我的生活来说是没有什么改变,对中国来说呢,无非多了一个房地产商而已;而做物流的话,在中国从事这个行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包括现在三农的问题,污染的问题,包括出口贸易顺差的问题,很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关系到物流,与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每天都如履薄冰,但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可以海阔天空,里面有穷一生都学不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社会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的市场大到无边无际。 
  其实,刘武的做法很好理解,作为一个亿万富翁,单纯的赚钱对于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他要的是一份事业,最终选择物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刘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人们惊喜的人,早在1991年的时候,还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刘武就承包了广州的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后来又几次更新自己的运作模式,就连现在的宝供也承袭了刘武本人的做事风格;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与物流有缘,记得刘武讲过这样一件小事,他说在宝洁的十周年庆典上,P&G的中方董事马先生说宝洁能有今天跟宝供的支持配合是分不开的。刘武说,这也许只是别人的一句客套话,但我听后却特别激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比财务总监说我赚了10个亿还高兴”。 
  刘武说他觉得他生下来就和物流有着不解之缘,对此,记者深有同感。作为在中国注册的以物流命名公司的第一人,刘武见证了中国民营物流的发展之路;把物流当作毕生的事业,今天的宝供成为中国民营物流的旗手;未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