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2008-3-8 20: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IFS中国市场与联盟总监毛建忠博士
1、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度,体现在功能层面,比如目前应用了生产管理中的车间管理,但没有实施成本管理,在日常运作中发现有潜力可以挖掘,从功能层面进一步深化、挖掘。
2)广度,体现在应用范围上,比如第一期做了物流、财务等,第二期开始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资源管理都可以纳入到ERP范围中,比如资产管理、设备管理。扩展应用范围的难点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如何吻合企业经营战略,要有一个清晰的信息化战略,明确企业每阶段的信息化目标。
3)系统整合,企业除了ERP系统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系统,如PDM、MES等系统,在深化应用方面就需要考虑这些系统的整合。同时如果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就有部分系统在应用时,也用考虑这些遗留系统的整合。
2、您认为企业在ERP深入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规避?
毛:最大的障碍是对ERP整体思想或对ERP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全局最优和局部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但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各车间的优化为基础的,同时需要生产部门付出很大的努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
1)将目标分解,定义几个阶段式的里程碑。
2)讲究方法,通过培训改变以往既定的习惯。
3)对企业的项目组而言,还要通过对典型业务的模拟,让相关业务部门了解流程优化所带来的影响,了解系统整体联动的影响,从而使员工在系统实施上、应用上给予充分的配合。
3、ERP系统上线后,企业信息部门如何可以保证系统的动态变化?
毛:从三个方面看:
1)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还有很多数据需要录入,在这时,企业需要有一套专门的制度来保证这些数据的正确录入,避免“垃圾数据进,垃圾数据出”的结果。同时企业对数据的变更一定要慎重。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系统的动态数据变化,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数据质量。
2)ERP实施项目组要继续存在。项目实施组中的业务成员在ERP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花费90%的时间在ERP项目上,但系统上线以后,他们回到了各自的业务工作岗位,但这时企业要建立一个机制,让这些项目组成员每周或每月讨论一次,对ERP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并解决。
3)利用ERP厂商或合作伙伴的力量,做一些系统性的评估,看企业哪些方面仍可改进。企业在系统上线之后,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流程问题、新的需求,这时就可利用ERP厂商或合作伙伴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4、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先固化后优化,上线后企业应该如何优化他们的业务流程,您对此有何建议?
毛:这种方式对国内企业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上线后如何补上这一课,我们有一个USA原则(U 理解,S简化,A自动化),其核心是厂商、企业、实施顾问等人员一块就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系统的流程处理、标杆企业的流程等进行讨论,从而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IFS目前已经有成形的工具和方法论可以帮助企业做到。同时随着ERP系统的发展,系统已经逐渐柔性化,可以让企业根据业务流程的变动而作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