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与同期或者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具有可非接触识别(读取距离可
以从10cm到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突出特点,因此,它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通常,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射频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储可识别数据的电子装置。通常,射频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作为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记。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阅读器进行非接触读/写。阅读器是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出,或将标签所需要存储的信息写入标签的装置。阅读器读出的标签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射频识别系统工作过程:通常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在一个区域内发射射频能量形成电磁场,作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发射功率。标签通过这一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并获得能量被激活;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或根据阅读器的指令改写存储在标签中的数据。阅读器则接收从标签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通过标准接口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
配送是商品流通的过程的一个组织部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配送中心就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的,是以组织配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它很好地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厂商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化物流的标志。
本配送中心管理系统是在对国内钢铁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以钢铁冶金行业的成品业务流程模型为基础,引入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为手段,着重完善流程中的入库、存储、拣货、加工、出库和运输等方面的监控和功能,减少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及损失,改进其供应链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并根据先进性和可靠性原则,本系统对运输车辆管理、叉车管理、托盘管理、拣货车辆管理和各种货架管理等业务进行动态安排以及人员管理,实现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全过程电子化操作,能够与客户服务中心建立数据接口使客户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货物管理。通过基于Web系统,实现配送中心的各种数据在总部的集中共享,总部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决策,对配送中心业务实行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同时保证各个环节的高速运作。
二、系统实现
本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如图1:
图1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
由成品下生产线开始,经「入库」作业确认入库货品后,便依次将货品入库「存储」。为确保在库货品受到良好的保护管理,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检查。当接到客户订单后,先将订单依其性质作「订单处理」,之后即可按处理后的订单信息将客户订购货品从存货区中取出,进行「拣货」作业。拣货完成后,一旦发觉拣货区所剩余的存量过低,则必须由存储区或者由再生产来「补货」。需加工的货品,要运送到加工区进行加工。拣出的货品和加工后的货品经整理后即可准备「出库」,等到一切出库作业完成后,司机便可将出库货品装上配送车,将之「运输」到各个客户点交货。
配送中心的区域分布如下:进货区、存储区、发货区、加工区、办公区、物流设备存放区,如图2所示。进货区:对货物进行接收、称重、打捆,然后入库,并把货物的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或者后台服务器。存储区:保存将要出库的货物,拣货时,主要从这个区进行拣货。其中,又分为若干个小区,如A区,B区等。均采用立体型存储方式。加工区:拣货完成后,如需加工的货品,要运送到加工区,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发货区:把拣取完成后或者加工完毕的货物装入合适的容器,准备出库、装车。物流设备存放区:用来存放叉车、搬运车和拣货车辆等搬运设备和托盘仓储设备。办公区:管理整个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并取得各个环节的基础数据,然后把数据上传到总部数据服务中心,而总部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作业流程,并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正确决策。
(3)基础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授权不同的管理人员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高效管理。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
(1) 通用基础数据:主要是分类、费用科目、计量单位、包装类型、状态,客户或结算对象管理,价格管理等等。
(2) 组织与人事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员工管理等。
(3)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参数管理、角色管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
3、系统特点
本系统设计理念先进、应用无线射频识别先进技术,而且现实适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完全符合钢铁企业配送作业的处理流程。
(2)执行任务的高效性: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使系统能高效的进行入库、存货、拣货、
出库管理以及叉车、托盘、搬运车、拣货车辆管理等。
(3)可根据产品的标签对货品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查询。
(4)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较低的系统运行成本:在通信量、通信时间上大大降
低,可以加快系统访问速度。
(5)系统操作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系统对操作用户权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记录,对所有操作都可以进行跟踪与监控。数据传输过程采用严格的安全策略。
(6)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组性:适应其他业务和发展的需要,在业务不变而引入新的操作模式时,只需编写新的操作界面。当业务规则发生变化时,只需少量修改。
下一篇:ERP的东南汽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