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2008-4-14 14:11: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远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危机对中远集团的经营发展及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五年前,在美国波士顿港康利码头一艘印有COSCO标记的集装箱巨轮上,正在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专程看望了中远大河轮船员及当地码头工人。随后温总理表示,波士顿港与中国的交往已有230年的历史,中远公司在美国的发展再次证实了中美贸易是互利双赢,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像中远一样努力创业。
“从一个仅仅只有四艘船、2.26万载重吨的小型船舶公司成长为中国第一、世界上第二大航运公司,中远一直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经营和发展,中远的目标就是要在2010年左右将自身建成世界级跨国公司。”中远集团魏家福总裁表示。
做全球物流经营人
据了解,中远集团是一家以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为主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和经营着800余艘远洋船舶、5000多万载重吨,船队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目前拥有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远投资等七家上市公司。
对于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产生的影响,中远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危机对中远集团的经营发展及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从中国远洋2007年业绩预增报告看,2007年公司的利润将超过原先预计的50%,按50%的保守估计,2007年利润将超过180亿元。
不过该人士表示,中远集团的崛起却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战略的调整,最终奠定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远集团就根据当时对外开放的要求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提出并实施了“下海、登陆、上天”的发展战略,下海即是搞航运,登陆就是搞房地产,上天就是搞航空货运公司。
当时国际航运市场也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班轮运输进入真正的集装箱化时代;航运企业走上联合兼并之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物流成为国际航运企业的主要拓展方向。昔日的传统思路已不能适应中远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一份《中远集团2001~2010年发展战略》让问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从跨国经营企业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世纪发展战略构想。
事实上,成为一般承运人后,公平的价格固然给中远带来了大幅增长的收入,但是中远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必须成为价值链的控制者。早在1998年魏家福和他的团队发现,在航运业链条的两端,比如码头、物流、仓储以及集装箱制造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在此情况下,中远开始协调发展旗下的六大产业,一是航运业,主要包括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特种运输、油轮运输;二是物流业,主要包括物流和码头;三是贸易,主要包括油贸和船贸;四是工业,主要包括修船和造船;五是金融;六是科技。加上上市公司,由此形成“一主两重五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航运和物流两个主业的“有限相关多元化经营”。
目前中远集团形成以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韩国、南非和西亚等9大区域为辐射点的全球业务网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网点100多个。
借力国际资本塑成世界级公司
事实上,除了实业的战略转变外,中远集团还瞄准了资本运作。早在1993年,中国远洋运输的航空母舰——中远集团正式成立后,面对急剧扩张的市场形势,中远集团对发展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取发展资金的做法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中远人选择了国际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