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不只是求职者要摆正心态
2008-4-20 1: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年后招工一直是各企业的惯例。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今年企业招工有些难:月薪千元却难招酒楼服务员。对此种现象,一些人提出:打工者“应摆正心态,理性搵工”。
诚然,此种看法似乎合情合理,确实求职者不能眼光过高,不切实际地找工作。但仔细深究,该看法却有“偏袒”之嫌。
首先,现在早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作为流通领域的一切商品买卖都应当由市场说了算,工人薪酬也不例外。招工者可以说,他们打出的招工价格不低,但这个不低可能是由于招工者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核定出的薪酬,但它是否符合市场的行情,并不确定。开出的工薪到底低还是不低,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证实。倘若市场证实招工者给出的工薪不低,即使走了一批人,想必也有另一批人会再来,或者先抬脚走人的人再抬脚回来。企业的此种抱怨似难显公正。
其次,作为求职者,绝大多数的工作对于求职者来说除了学技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绝大多数职业最基本的职能都应当是保障求职者的基本生存,而高一点薪酬就意味着能有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因此,企业不能因为根据自己的成本,觉得开出了较高的工资,却吸引不了求职者,就认为求职者心态不正,是盲目追求高薪。试想,一个找工作的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是错吗?特别是对于一些普通的打工者来说,高一点的收入其实就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来源。他们追求高收入何错之有?
其实,不论是私企还是国企,只要是市场化职业化的关系,人和人之间就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老板、员工都不例外。从市场的理解来说,老板(企业)应当是员工的客户,而员工是老板(企业)的供应商,因为老板(企业)提供给员工薪酬,员工给老板(企业)提供技能和产品。因此招聘应当是双方的事。双方的心态都要摆正。员工不能把老板想成“黄世仁”,老板也不能把员工看成是羔羊。对对方的期望都应该理性一点。
“以情留人,以情引人”,其实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中都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并且这些传统的商业做法在今天的许多企业和精明老板中还在实行。比如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建设企业文化,给予员工人文关怀等等。
与其抱怨求职者眼中只有钱,何不拿出自己其他的优势、魅力来吸引他们来呢?这难道不是招聘者该摆正的心态吗?
人和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老板、员工都不例外。招聘是双方的事,双方的心态都要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