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码头“保卫战”引出的反思
2008-4-3 13: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广州天字码头“保卫战”,成为广州近一周的热点话题。事情源起于有消息说广州天字码头要搬迁,尽管现在的码头建筑只是1964年重建的,但还是引起了广州市民的强烈反应,并引出了一场关于保护城市记忆的反思。
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在城市加速现代化的今天,一批批历史遗迹悄无声息地倒下,被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代替。历史遗迹与现代高楼到底谁更有价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实在没有标准答案。然而,历史之所以为历史,遗迹之所以为遗迹,是因为它承载着非物质甚至是情感的东西。城市跟人一样,是有记忆有情感的。当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消失,这座城市在记忆上、在情感上,就像被人生生地割了一刀。而人们记住一座城市,往往因为一棵树,一个码头,一幢建筑……如果这些记忆的表征都没有了,这样的城市,还能存活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吗?
城市要发展,遗址要保护,似乎是一对永远的矛盾。然而,在富有智慧的城市,开发与保护并不相悖,两者完全可以相得益彰。今天,弘扬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每一个遗址的背后,都有一段文化。那种贸然毁掉遗址的行为,无疑是对历史犯罪,是对文化犯罪。即使从纯经济角度讲,遗址的存在也能为城市增添厚度,为城市招揽游客。
对于遗址的保护,还涉及到一座城市的自信。一个自信的城市,如同一个自信的人,是很重视自己历史的。只有那种不自信的人,才会对历史无动于衷,甚至无情地把历史割去。同样在身边,很多城市都以毁掉遗迹克隆西方为荣。这样的城市,自信何在?个性又何在?
现代化城市应该有历史遗迹的一席之地。任由“毁风”蔓延,总有一天,我们只有在书本里,只有到博物馆,才能寻到一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那时,只是写在书本中、存活在博物馆的五千年文明史,又能给后人留下多少激动与自豪呢?
欣喜地看到,广州官方表态,“天字码头不会拆”。这到底是民意的胜利,还是权力的自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天字码头的命运会是什么?广州的其他遗迹,其他城市的遗迹,命运又会是什么?在法治社会,或许只有法律才能让人们对历史遗迹保持一点敬畏感。城市里的历史遗迹,应有法律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