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拒绝的总是我?
2008-4-5 2: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时下进入求职高峰期,求职大军纷纷投入紧张的找工作之路。中山市近期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场面火爆,但记者总听到很多应聘者抱怨“遭到了招聘单位拒绝”。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求职人员,都表示有“被拒绝”的经历。看着别人找到心仪的工作,仍然奔忙在面试路上的你会问:为什么我总遭拒绝呢?
案例1、“默默无闻”不适合
大四学生小李去应聘中山某外企的业务经理,考官看到他的简历上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相关信息,就问他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团,他回答只参加过系里举办的志愿者活动。小李认为大学是学习的,不是参加活动浪费时间。虽然小李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最终还是遭到用人单位拒绝。
招聘单位说:业务经理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在大学“默默无闻”的人当然不合适。
案例2、“盲目求职”不对口
虽然跨专业求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跨专业工作后也是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至于那种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外行人要从事还是比较困难。张先生以前是中山一名出租车司机,因为长年累月需要在车上度过,便决定换一份工作。当他看到某公司招收计算机人员,觉得自己有兴趣,便参加应聘,结果以被拒绝告终。
招聘单位说:以前不是做相关工作,导致其对所应聘的工作一无所知,而且计算机人员要求有一定业务基础和经验,不是“想当然”的工作。
案例3、人际合作能力差
阿华是中山某高校毕业生,应聘某公司文员时,考官看他条件还不错,各方面很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于是便准备录用他,叫他下周来上班。临结束时随口问了下阿华与寝室同学的关系,于是阿华便把同学之间的矛盾一一说给考官听,并抱怨另外三个同学性格不好。考官皱起了眉头。
招聘单位说:一个连和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同学都处不好关系的人,和同事之间能有合作吗?而且同宿舍的人都跟他有矛盾,虽然不一定就代表这个人不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人,我们公司不需要。
□小贴士:
应聘单位拒绝求职者的15条理由:
智海人才市场总经理符家军认为,求职者遭到应聘单位拒绝,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自身问题,与用人单位需求也有关系。
1、没有工作经验;
2、专业不对口;
3、不具备用人单位所需本专业经验;
4、专业知识不扎实,各方面都懂一点,但都不精;
5、求职者本人要求过高;
6、与用人单位所需结构层次不同;
7、工作浮躁不稳定,频繁换工作;
8、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9、缺乏礼貌;
10、着装不整齐;
11、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差;
12、企业对应聘者所填写简历上的学历、经历太高、太好有所怀疑;
13、面试时有些应聘者有人相陪,陪同者甚至代替应聘者回答应聘单位的问题;
14、投递简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不是因为对应聘的公司、职位有所了解,认同该公司、该职位才投递简历;
15、身材、样貌太差受到拒绝。
职场专家建议:
求职是一种双向选择,一厢情愿是不现实的,要理性地对待竞聘。在求职过程中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被拒绝”,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智海人才市场总经理符家军说,如果你认为此单位是你的首选,那么不妨理性地分析一下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是否与企业所需的人才一致,再次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设法让对方接纳,而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供职和求职双方的条件差距较大,作为求职者要有自知之明,当机立断,毅然放弃,以免耗费时间和精力。
符经理指出,当一次求职没有成功,就应该考虑寻找下一个应聘目标。求职者应该坚信,只要你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经过努力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确保再次求职成功。学会及时反思求职失利的原因,吸取经验。客观地分析自己初次求职时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改进应聘的方法,增强自信心,客观的、实事求是地推销自己,为下一次求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