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第三方物流论文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带动业务扩张

2008-4-6 16: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应用上的进展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1年,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虽然目前中国的物流状况还比较混乱,但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应用上的进展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基础信息化需求仍是主流

  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这之中有很多难点,比如说信息采集,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就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所以,必须要使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合一,或者说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而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很多机制问题,目前,大量的企业还不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专家估测,信息化处于这个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约占总数的80%。

  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海联物流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宁波市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规模较大的物流有限公司。

  据宁波海联物流公司总经理郑米来介绍,目前海联的物流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但在业务操作中还是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的方式进行物流信息的沟通。"我们在宁波的总部目前已经建立了公司的局域网,但还没有建立起全国联网的电脑网络,我们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也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主。"

  在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量、业务种类日益增多的今天,海联物流也计划在公司实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难觅却阻碍了海联的信息化步伐。总经理郑米来谈到,公司要上信息化是肯定的,但目前很难找到又懂物流信息化技术,又熟悉公司业务的人才,因此整个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也难以做出,相关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被迫延迟。培养或招募适应公司发展的既懂具体业务又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成了海联物流的当务之急。

  优化带来管理效益提高

  在基础信息化实现以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以后,将会开始寻求改进,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优化。

  专家指出,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流程的优化,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就需要用数据来分析,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是日常操作的优化,比如说每天都有的库存的改变、运输的调度,同样也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做好优化的工作,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流程的改造、日常操作的优化都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所以,这就比仅仅依赖于获得信息,还是人工决策,要上一个层次,等于是机器用数据来进行优化的决策。

  由外联发公司和香港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上外物流"),于2001年5月25日在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现设在外高桥保税区内,计划总投资额为10亿元人民币,第一期投资1.8亿元人民币。

  据上海上外物流物流部总监杨礼伟介绍,外联发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通过一年半的运行,较好实现了仓储和货运代理业务功能。在第二期中,通过对上外物流内部运作需求分析,明年上半年准备开始实施的内部管理ERP系统,目前已进入开发阶段。除仓库管理外,将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进出口、报关、资金的回收整个过程纳入流程管理。

  作为试点,上外物流有4000平方米库区实施了RF(无线射频管理系统)。RF把取货指令直接发给指定操作员,大大减化劳动率。另外,物流监控系统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后,目前已实施。与其他企业相比,上外物流的特色在于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

  日前上外物流在取得"先分拨出货后集中报关"功能的基础上又取得空运直通式经营许可,成为保税区内第一批拥有该许可的物流公司之一。相对于一般货物进境需用3至4天时间而言,采用空运直通式后货物进区只需6小时,大大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和客户反应能力。2003年上半年,上外物流主要精力是建立一个分拨系统,以保税区为主要基地服务全国各区域。今年下半年开始转向全程物流服务,同时借助外高桥保税区要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国际中转中心的优惠政策,上外物流将致力于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物流配送对分销业务占很大比重的神州数码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华东平台的飞速发展和业务模式的不断增加,上海原有的仓库已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其物流运作模式和设施设备也满足不了公司运作效率和物流费用率等指标。于是,集团经过充分论证,决定进行神州数码上海物流配送中心立体仓库的建设,在长宁区临空经济园区开辟科技园,投资一个亿进行神州数码自己的立体仓库和办公楼的建设。

  目前立体仓库采用了SAP的R/3系统和仓库管理WMS系统,两套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联接,满足了对提供精确库位信息、货物先进先出、准确监控运作进程的要求;所有的设计从便于操作出发,具有安全、舒适和低强度的特点;用堆垛机自动存取,输送机自动输送,电瓶叉车搬运,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所有货物、货位等信息通过条码管理、实时传输,基本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所有工作按照RF(无线扫描设备)提示操作,无需人工判断,无需单据,明显的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率。信息化程度高、资源配置更优化了。

  具体来说,神州数码各个地方平台都可以在ERP系统上下订单,系统在确认定单后能迅速备货,第一时间将货物发出,实时的数据交互,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

  供应链管理打造共赢模式

  供应链是用来调节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市场经济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一种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只有到了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以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和战略合作的关系,它们在业务上才会产生协同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企业之间就需要用一套信息系统把这一要求固定下来,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例如,在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库存信息对彼此是公开的,采购不再是由一次次的招标来完成,而是变成自动补货。这种情况是建立在企业经营链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

  "以往国内物流企业重视资金流和物流,但忽视信息流。现在越来越多的货主关心的并不是你有多少个仓库和多少辆车,而是在意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过程,能否将所提供的信息与客户自身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说,有无信息系统,是能否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成功转型的关键。"中海物流分管营销和信息化业务的总经理助理肖国梁说。

  中海集团与中远集团、中外运被称为中国航运市场的三巨头,在集装箱运量取得突飞猛进的2002年,中海物流应运而生。

  在短短的时间内,中海物流将原有的物流资源重新整合,并以资产为纽带,建立8个区域性公司和区域配送中心,实现由传统货代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业务范围从原来比较单一的货运代理业务逐步扩展到包括货代、仓储、配送、公路运输等业务。
  
  中海物流二次中标海信集团三大主打产品的物流业务,之所以再次中标海信,一方面是由于中海物流前期运作成功,出入库各类电视机158万余台,回单回收率、及时率始终保持在100%,客户满意率一直维持在99%以上;另一方面与其背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密不可分。据说在前往参加投标的物流企业中,惟有中海的信息系统能与海信的ORACLEERP系统实现成功对接。

  肖国梁认为,中海物流之所以能拿下海信将近45%份额,超过中远、中外运,关键就是IT系统。目前中海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全部实现无纸化操作,海信所有的客户需求,发送到当地销售公司,再到总部的销售中心,再转到总部的物流部,接着到中海的物流中心,继而到中海的操作点,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全部无纸化,实现无缝连接。从海信的系统到中海物流的系统,整个过程非常完美。中海物流给海信的承诺是2小时,但实际上最快只需几分钟,而过去从客户指令发出到中海的单子打出来,都是传真操作,几个来回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中海还将逐步向客户提供通过Internet订单操作、货物追踪以及其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能根据VIP客户的需要,建立和客户自身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确保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当今中国物流行业整体操作水平还比较低,称得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实在不多,大都做的是项目物流。这样一来,面临的问题就是需要按不同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不能大规模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对不同客户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对物流企业来说有一定难度,以后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是必须适应大规模化,满足一大片客户。

  应当说,中海物流的系统到现在来说还并不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从去年开发至今,已经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系统、集卡管理系统、GPS跟踪系统等陆续投入使用。

  肖国梁透露,目前中海物流的IT项目已经投入2000多万,接下来还会源源不断地投入,近期要开发的有集团总部管理模块、集装箱运作模块、财务商务增强性模块、自动配载系统等等。就在前不久,中海物流新开发的GPS系统已经在全国投入运营。

  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流程的优化,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就需要用数据来分析,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是日常操作的优化。

  记者观察:不难看出,我国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现有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多仅仅是反映信息,只有少数很成熟的软件对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具备很强的功能。将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分为三层,有助于了解发展的趋势,了解自己的目标。尽管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现在还没有太多成功案例,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这方面的发展条件。只要企业之间不断加强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业务上的协同,必将促进供应链、价值链的形成。

  只要充分利用资源,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实现三步并作一步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企业必须给自己定好位,绝对不能从观念出发,不能脱离实际,每一层的需求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管理水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最合适企业的系统才可能取得成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