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40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2008-5-16 11:13: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5月12日14时28分,灭顶之灾袭击了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彭州市银厂沟风景区。
地震发生后,彭州市的电力供应中断,市内外通讯陷入瘫痪。与银厂沟风景区邻近的小渔洞和龙门山两镇,无数房屋垮塌,两镇及银厂沟风景区的受灾人数估计至少在5万人左右。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小渔洞大桥全部垮塌,导致灾情最重地区与外界失去了唯一的联系通道……
抢修便道,一定要快!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彭州交通人迅速行动,一场打通“生命通道”的战斗在震后两小时迅速展开。伴着时有发生的余震,彭州市交通局局长李彬立即带队深入山区,查看道路交通损失情况。路越走越险,当来到小渔洞大桥时,令人吃惊的景象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小渔洞大桥完全垮塌,两边引道严重变形,交通彻底中断。
小渔洞大桥的被毁意味着小渔洞和龙门山两镇及银厂沟风景区的数万人将无法得到救援!
“走,去看看哪里能修一座便道,先把路打通!”李彬喊道。经过勘察分析,一套便道抢修方案迅速形成。“快,组织人员抢修便道,一定要快!”李彬在指挥抢修的同时,相关的消息已传往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交通联动应急预案立即启动,路政人员迅速对沿线的危桥险路进行24小时监守,客运中心、物流公司做好运输旅客、物资的准备,抢修便道的人员立即向小渔洞大桥赶来。
16小时,首条“生命便道”打通
来不及看一眼受灾的亲人,彭州交通人便踏上了打通“生命通道”的征途。“恨不得自己多长两只手,多长两只脚,让涵管抬快一点,让沙石装快一点……”一位参加便道抢修的交通人眼里噙满泪水。
经过连夜奋战,5月13日10时30分,第一条通往小渔洞和龙门山两镇及银厂沟风景区的便道建成。
但余震不断,刚建成的便道面临随时被山洪冲毁的威胁。成都市交委的胡庆汉同志带领成都路桥、成都地铁公司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支援,一股股力量凝聚在一起,第二条“生命通道”开始延伸。
5月14日22时,从山里传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第一条便道进入山区的交通抢险队伍和部队官兵历经10多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打通了通向银厂沟的便道。通过便道,上万名群众被成功转移,交通部门紧急组织的100多辆救援客运车辆已输送了两万多人。截至5月15日凌晨1时40分,经过2000多人的不懈努力,第二条便道也终于建成。
40多小时连续奋战一线
为拯救陷于绝境中的同胞,在抢修“生命通道”的现场,我们见证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身影。
工程师李国春不顾严重的高血压,在瓢泼大雨、湍急的河水中奋战在抢修第一线;彭州交通局副局长代勇、职工周建雄在被困银厂沟长达6小时获救后1个多小时,又出现在小渔洞“生命线”的抢修中;周春,一位年轻的母亲,顾不上年幼的孩子,在“生命通道”的抢修现场坚持了40多个小时;负责公路巡逻的田彬,几次路过自家倒塌的房屋都没顾上看一眼;还有陈延学、詹述刚、周良勇……一个个朴实的名字在抗灾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