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起飞”任重而道远
2008-5-21 15: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国人从未放弃对大飞机国产化的梦想。二十多年前的 “运十”夭折,让国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飞机的愿望更加强烈。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在上海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大飞机国产化进程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发展大飞机项目,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推进航空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航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航空市场需求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被业界人士格外关注。
●前景:市场广阔
我国大飞机制造是以喜人的市场前景为背景的。虽然全球航空货运量只占到世界贸易量的2%,但是绝大多数的航空运输货物的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空运货物的总值却占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全球贸易货物价值的40%以上,而且航空货运量每年以6.4%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的增幅更大。
在客运方面,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航空客运量将以每年8.2%的速度增长,是支撑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中坚力量,届时中国航空运营商的飞机需求量将高达3400多架,总价值达34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飞机制造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型飞机制造是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的,飞机总装所占比例很小,其余大部分靠对外承包和转包。以波音公司为例,其大飞机产品60%的零部件均转给其他供应商,而我国大飞机50%以上的配件也需对外招标。因此,我国大飞机计划将给转包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而零配件供应、客户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给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加坚定了国人拥有国产大飞机的信心。
●市场:国外垄断
然而,目前只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拥有自主研发大飞机的能力。而中国的民用飞机市场被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两大公司所垄断。
中国民航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民机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特别是干线飞机,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客公司已完全瓜分完了全世界市场,绝不允许任何第三家进入,不管是西方公司还是东方公司。”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带动物流行业的快速崛起,为我国航空货运的发展提供了 “肥沃的土壤”,但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长期被 “双寡头”垄断,无疑会加大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运输成本压力。2005年底,中国与空客签署订购150架A320系列飞机,但是当年全国各大民航公司利润仅为16.5亿元,这还不能购买一架空客A320。中国大飞机制造要想进入大飞机市场,除要面对资金、人才等问题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起步:困难重重
市场前景诱人,但大飞机核心技术的垄断,大飞机项目面临技术、体制、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技术是必须攻克的第一关。我国飞机设计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约20年。在复合材料、超音速巡航技术、喷管矢量技术、高推重比技术及无人驾驶控制技术等方面存在全面差距,综合设计能力也低,设计实践经验欠缺,设计规范落后,数控效率只有波音的八分之一。而这些技术攻关速度,决定了我国大飞机 “起飞”的时间。
此外,大飞机项目还需求国家通过立法等方式,保证其顺利实施。大飞机项目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如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就可能存在变数,如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就可能埋下工程隐患。在启动配套工作的同时,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大飞机项目。一些专家建议,在大飞机项目初期,可先出台产业政策、管理条例等,突出 “制度保障”和 “激发活力”两个要点,经过几年的完善,在项目趋于稳固时再逐步转为法律。
目前,大飞机项目亟待突破的是其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需要优秀的航天技术人才作支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壮龙曾表示: “人才不足,是最大的一道槛。”据了解,中国最大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总部和上海分院所有技术人才的总数只有1000多人,而按照空客A380的研发规模计算,至少需要5000人的研发团队。
不过,我国已经参与了许多大飞机项目,许多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完全能达到波音和空客的需要,这为我国大飞机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功:影响巨大
虽然国内对大飞机项目寄予厚望,且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潜力巨大,但大飞机项目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能显现。
大飞机从研制到投入商业运营至少需要10年时间,现在来谈其对我国航空运输特别是航空货运市场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邹建军教授告诉记者: “从大飞机制造的角度来讲,中国商飞落户上海,而其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到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还是分散的。相对于航空运输业而言,大飞机研制可能会对大飞机项目所在地的航空制造业及其物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在近一两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至少会是3~4年后的事情。因为现在大飞机制造前期更多地还处在项目的研制阶段。它真正要加速航空制造业物流的发展,除非要进入组装阶段,只有进入到组装阶段,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零部件才能向组装项目所在地集中。”
说大飞机项目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影响不明显,也只是短期的现象。从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大飞机 “起飞”会对航空运输业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从国家对航空运输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据国家政策,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航空公司,如果要申请成立航空公司,前提是企业运营的飞机必须完全国产化。
对此,邹教授认为,目前,国产大飞机的推出对于我国航空运输业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运营成本,这也是最直接的。由于我国承担航空货运的飞机没有国产化,而且从技术壁垒还有关税等,都会使航空公司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来看,物流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国产大飞机推出将利于国内航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大飞机制造并不站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角度,它的研制是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大飞机制造项目逐渐产生效益的阶段,从研发到投入商业运营,至少要10年,看上去很漫长,但从其零部件生产到组装,这本身就有催生航空制造物流的发展。最后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的阶段,将会极大地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这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