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开通,给绍兴带来些什么
2008-5-4 14:2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来没有一座大桥的开通仪式,像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备受关注。
5月1日,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终于通车了。从昨天下午起,排队等待上桥一睹跨海大桥雄姿的私家车,在杭州湾南岸排起了长长的车队,这其中还出现了不少绍兴牌照的车子。
作为一座改变长三角交通格局的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宁波和嘉兴这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加快了宁波及周边城市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步伐。无论对于宁波还是绍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记者致电市交通局局长钱三雄,钱局长说,他知道昨天杭州湾跨海大桥举行了开通仪式。“其实老早之前,我就知道这事了,我们还专门组织有关领导干部进行讨论,对此非常关注。”
■观察与思考
一座大桥引发的交通变局
与大桥两岸的宁波人和嘉兴人一样,绍兴人同样对杭州湾跨海大桥非常关注。
而早在一个月前,有关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开通的消息,被不少市民热议。
一座跨海大桥,缘何如此引人关注?仅仅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答案显然不是。
这座全长36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是同三国道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建成后除进一步联系嘉兴和宁波两个城市外,还是沟通环渤海、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大通道,更是我国贯穿南北国道主干线中长约5200公里的同三线(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上最大的工程。
“宁波与上海这两个城市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却因为中间隔了一个杭州湾,必须要绕行400公里。”交通部门专家表示,大桥建成后,宁波到上海不需要绕经杭州,直接从大桥往嘉兴走,从而使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120多公里,车程减少了1个多小时。
更为重要的是,跨海大桥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沪杭甬、杭金衢等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压力,并引发长三角地区交通格局的变革。
我们将视线放到长三角地区,沪杭甬高速公路由上海经杭州达到宁波,这样的城市布局也决定了长三角现有的骨干公路呈“V”字型分布,宁波基本上处于“V”字型交通线路的末端位置,这样的位置让宁波与长三角城市的沟通并不顺畅。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在杭州湾上画了—横,将“V”字改写成“A”字,城市的交通格局为之一变,宁波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有人说,大桥让宁波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除了将进一步密切与上海、南京的联系外,宁波与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
绍兴如何变成直接受益者
“现在有那么多绍兴企业家对宁波感兴趣,真是没想到。”陈伟鸿说。
陈伟鸿是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院长,前几天,有好几个绍兴的企业家提出,要去看一下杭州湾跨海大桥,为此他专门带着他们去了一趟宁波。
“可能是产业等方面的原因,以前绍兴人对宁波的企业不大感兴趣,跟上海、杭州等地企业则联系比较密切,现在他们之所以重视起宁波来,主要是看到了跨海大桥给宁波带来的全新机遇,所以很多绍兴企业想到要往宁波去发展了,其实宁波很多产业还是很有优势的。”陈伟鸿表示。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对此也不谋而合。他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让绍兴有了更多的选择。
确实如此,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对拉近绍兴部分地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距离有帮助,但“作用不会很大”,更多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会给绍兴提供机遇,对于绍兴来说,把握好机遇才是最重要的。
“大桥工程作为一项交通的基础产业,其建成通车,对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更重要的是,由于绍兴处于宁波和杭州之间,大桥开通后,给绍兴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陈伟鸿指出。
不过,企业家们都看到了这样一个情况,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的车辆会从宁波走大桥,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更多的机会也将随之流到宁波、上海等地。因此有人认为,跨海大桥通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绍兴有些不利影响的。
怎样才能留住这些机会,让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
有人说,绍兴的企业应该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与宁波等地的企业对接,政府部门也应该在相关方面作一些积极的推动。也有人认为,由于绍兴处于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交集,宁波要让绍兴融入宁波都市圈,不仅要积极主动提供相关支持,还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商贸服务业对绍兴的辐射。
陈伟鸿认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更多的是给绍兴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支点。尤其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的“一体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将是一个城市竞合时代。这除了有利于城市间加强联系和合作外,也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长三角地区呈梯次扩散,绍兴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抓住机遇,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
跨海大桥带来的变与不变
10年筹备、4年多施工,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在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杭州湾,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被画上圆满的句号。
不可否认,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它不只是突破杭州湾的瓶颈,优化了国道主干线的路网布局,也进一步加快了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进程,无论对于市民出行、创造社会财富,还是带动产业发展,跨海大桥都有着十分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大桥通车前,宁波、温州等地开始对班车路线进行调整,宁波、温州等地开往上海、嘉兴、苏州、无锡等方向的班车,从5月2日开始,将全部改走杭州湾跨海大桥。线路的改变,给乘客带来的不仅是车程的缩短,还有票价的进一步下调。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还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从宁波、温州前往上海、南京不用再绕道杭州,汽油费、过路费等相加,一年省下来的费用,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有人专门测算过,在今后的20年内,杭州湾跨海大桥将降低运输成本410亿元,节约旅客时间定量换算约为65亿元,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约为45亿元,此三项社会效益合计可达520亿元。至于大桥给厂商在减少商务成本、提供发展际遇上获得的效益,那简直就是无可估量了。
只是我们需要正视一个现状,对于绍兴而言,杭州湾跨海大桥在缩短绍兴与上海、南京等地的距离上,效果并不明显。从绍兴出发,由沪杭甬高速前往上海,与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去上海,两条线路的里程和运行时间,相差并不大。
不过,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确实让绍兴的旅行社激动了一把。早在4月,市区的一些旅行社纷纷策划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有关的旅游线路。一家旅行社的老总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有着作为旅游景点的特别卖点,它既可以单独包装设计线路,当然也可与现有游线相结合,无非是增加了“大桥游”这个新亮点。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交通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顺利建成和通车,也让绍兴人对自己的嘉绍跨江通道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嘉绍跨江通道建成后,绍兴到上海的车程将缩短近一半,对于绍兴和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有经济专家表示,嘉绍跨江通道工程将让绍兴和浙江中部地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融入上海“2小时都市圈”,而绍兴的企业从现在起就可以着手准备了。
■背景与前瞻
绍兴的跨海大桥——
嘉绍跨江通道
嘉兴至绍兴高速公路(嘉绍跨江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2”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常熟至台州并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第二个通道。
嘉绍跨江通道全长69公里,北接嘉兴(秀州)乍嘉苏高速南湖互通,经海宁,跨越钱塘江后,终于上虞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叉处的沽渚枢纽,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预计总投资116亿元,设计时速120公里(过江路段时速100公里),其中嘉绍跨江大桥总长10.29公里。
两座大桥的城市博弈
在杭州湾上建造一座大桥,克服杭州湾这一天堑,让大桥成为绍兴接轨大上海的捷径,这是很多绍兴人的梦想,其实绍兴有关部门也早早开始了相关研究。
早在10多年前,一场激烈的争论曾在绍兴市政府和宁波市政府之间展开,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谁应该在杭州湾上先建造大桥。绍兴方面认为,绍兴先建大桥的优势更明显。而宁波方面也不甘示弱,称宁波建大桥势在必行,因为这座大桥对于宁波及长三角,都有重要意义。
2000年,省交通厅向省政府提交绍兴跨海大桥的建设方案时,宁波市政府也把宁波跨海大桥的建设方案提交到省政府面前。
哪座大桥应该先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当时主要意见有两种,省交通厅主张绍兴跨海大桥应该先上,理由主要有:一是绍兴跨海大桥的总投资较少,而见效较快;二是绍兴跨海大桥建成后,省内交通布局将更为合理。而宁波市政府的方案则认为,宁波通道布局更为合理,宁波跨海大桥可作为我国沿海大通道同三线(北起黑龙江同江市,南至海南三亚市)的组成部分,且参照国际经验,要构筑大都市圈,两市(上海市和宁波市)之间必须有大通道相连。
宁波、绍兴在实力和优势上旗鼓相当,相持不下。最后,浙江省政府第六十一次常务会议一锤定音:宁波先上,绍兴随后上。
嘉绍跨江通道进展
2004年11月,浙江嘉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11月,嘉绍跨江通道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2006年3月,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联合在上虞市召开嘉绍跨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会。
2006年9月,由交通部组织的嘉绍跨江公路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7年5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绍兴召开嘉绍跨江通道工程用地选址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方案论证会议,并通过专家组论证。
2007年12月,嘉绍跨江通道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
2008年3月,嘉绍跨江通道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查会召开,原则上同意主航道桥采用六塔斜拉桥。大桥建设工期预计为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