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信息化论文

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综述(三)

2008-5-4 14: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四、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中,明确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选择适用企业特点的信息化技术、系统或解决方案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提出了信息化要有量化效益.这些都是经过几年来对钢铁企业信息化的调研分析,证明是符合钢铁企业实际情况。效益量化不但能够检验信息化项目成功与否,而且在规划阶段就能凝聚企业决策者的目光,正确实行“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抓住有显著效益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采取全面措施,达到重点突破。
    宝钢股份公司作为行业信息化的先导,在创造性地应用扁平化的一贯制管理、消化先进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到生产计划到作业计划到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建成了综合产销系统即产销一体化系统,按合同优化排产,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内部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生产节奏加快,降低库存3.5%;产品质量异议处理周期下降了20%以上,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效益从隐性提升为显性。如今,宝钢股份公司在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把关键业务流程归纳为产销核心业务流程、科技管理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保障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和战略管理业务流程。其中基础保障业务流程则是对企业的设备、能源、环保等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
    2003年1月,武钢信息化一期工程的成功上线,为大多数钢铁企业作出了示范。因为武钢的生产装备和工艺状况及技术的改造过程,它的经营模式的变化过程与我国大多数传统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武钢的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实现了在销售、生产、技术、质量、产品出货和财务上的一级管理;增强了生产管理各环节的透明度,实现了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和监控;对包括设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了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和人员高度精简。武钢的信息化工程历经两年建设,建成有33项子功能、4080个软件程序、总程序量为800万条的信息系统。每年直接经济效益5795万元,订货周期由45天减至10天、用户异议率减少50%、合同执行率达100%、库存减少20%、客户订单跟踪查询从8小时提高到10秒以内、资金预算周期从110天减少到30天。
    在钢铁行业中,马钢信息化建设属于起步较早的企业之一。马钢信息化一期工程??马钢管理信息系统2001年通过了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冶金局的验收,并于2003年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建成了覆盖全公司200多公里接入70多个局域网络的光纤主干网络,生产实时监控、经营销售、能源管理,物资供应、办公自动化等20多个应用系统同网运行。2004年,马钢的信息化二期工程随着新的生产线的建成已经正式上线,在生产管理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中,对成本、物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实现管理水平、装备水平和技术工艺的同步提升。
    2003年,倍受钢铁行业内外关注的鞍山钢铁公司信息化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通过与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钢联合作,开发鞍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鞍钢借助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达到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该系统以炼钢、连铸、热轧和冷轧等主流程生产线为突破口,建成以生产、销售、质量技术和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基本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从订单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生产销售管理系统,并以此培养一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2003年7月,经过将近两年的前期工作,首钢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提出了建设集团公司信息平台和实现钢铁主流程全面资源规划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集团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使管理更加透明、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业务活动更加高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