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交织钢铁行业变数陡增
2008-6-17 10: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杨世新 综合报道
核心提示: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这是我国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6月10日,受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上升势头。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92,以6.9199创下年内的第42个新高。按照当日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已超过5.5%。
货币政策继续从紧,宏观调控也将继续加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钢铁行业将呈何种发展走势?
准备金率上调企业压力增大
“6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国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这对于资金占用量很大的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商而言,又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一家钢材流通商,他对记者毫不讳言面临的压力。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部分中小钢铁企业正感受着来自银根紧缩的压力。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依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看,国家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
对此,钢铁生产企业相关人员以及从事钢材贸易的经营者普遍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必然波及钢材市场,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石家庄钢材市场上一家钢材经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钢材市场来讲是一个利空,尤其是对钢材贸易商的心理影响将会更大一些。就目前来讲,钢材贸易商家看好当前的市场行情,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也不错,但这样一来,对于钢材市场来讲起到一个打压的作用。“后期钢材市场也许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行情。”这位经销商预测。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针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这同样对钢材消费较大的下游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房地产业、汽车制造等行业,由此必然对钢材市场产生一定的连带影响。
继续升值行业双重变化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业的影响,简单讲就是对进口有利,对出口不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部长陈先文说。他分析原因在于,国际市场上,铁矿石贸易结算货币为美元,人民币升值可使进口成本降低;而对于钢材出口来说,交易是用人民币结算,则出口成本相对增高、竞争力减弱。近日业内人士梁艳红撰文认为,人民币升值对钢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原料进口和钢材出口方面。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出口,刺激进口。
梁艳红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铁矿石进口需求的数量大增,国内主要钢铁公司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每年均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在人民币升值后,对于国内的钢铁公司而言,国外的铁矿石变得相对便宜,因此钢铁公司在采购铁矿石方面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公司的不利影响。因此对钢铁公司是利好。
业内人士指出,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可以跳出人民币升值的表象,从美元贬值入手,从钢材价格走势来看。美元作为全球各种交易商品的主要定价单位和结算货币,其汇率变化无疑严重影响着世界上各种商品的定价。钢铁产品与原油等其他商品一样,面对美元贬值,其价格走势也必然发生变化,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钢铁生产成本的增加,又对钢铁生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由此会导致钢铁产量缩减,进而推动钢材价格进一步攀升。
政策调控钢材出口有变
据最新统计,我国5月份钢材出口为556万吨,比4月份增加78万吨。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三季度我国钢材出口也会保持较高水平,估计前三季度出口总量在4200万吨左右。业内人士预测,若近期出口仍然保持旺盛之势,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调控钢材出口的政策。
“调控钢材出口的政策,将对下一步钢材出口带来变数。”业内人士分析,对那些仍然享有出口退税的产品,其出口有逐步放大的趋势。而对抑制出口的产品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业内人士预测认为,就出口品种而言,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我国钢材出口将逐步以扁平材为主导,棒材、角型材、窄带钢的出口将继续下降,而另就出口目的地而言,经济的快速增长,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仍然是我国钢材的主要出口地。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攀升,加上正从战乱走向稳定,中东和非洲对钢材的需求增长前景相当可观,将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潜在市场。
对于钢材的出口形势,我的钢铁网曾节胜认为,总体来说,后期国内长材供应相对平衡,而扁平材将出现相对过剩。所以,扁平材的后期供需平衡必须依靠出口来做支撑。由于铁矿石和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资金紧缩等原因,再加上政府淘汰落后力度的加大,限制出口,这些政策对以长材生产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影响明显大于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时,在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产能扩张的势头还没有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现回升的趋势,这些投资以板材为主。未来,国内粗钢的生产和增长将以大中型钢铁企业为主导。后期,板材的产能释放仍将明显,这需要国际市场来消化。
对于钢材大量出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适度出口的战略选择。要求从抑制通货膨胀的高度,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供需形势及钢价走势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事实上,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融为一体,从市场供需关系到价格水平,已经呈现互动效应。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减少,也导致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在生产高成本推动下,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暴涨,并拉动了国内钢材价格上涨,同时也刺激了钢铁生产所需的煤、焦炭、铁矿石价格上涨。这对我国进口能源、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是极为不利的。“采取满足国内需求为主、适度出口的战略,对于平抑国际钢价、矿价暴涨,稳定国内钢价水平和缓解我国通胀压力都是有利的,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稳定钢材出口的各项政策,对于稳定钢材市场运行是极为重要的。
产需有变钢价升降存疑
前不久,国际钢协对全球市场钢材消费情况重新研究,发布了新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表述,从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去年发展的态势看,今年全球钢材市场需求增幅低于去年的可能日益明显,并表示,2008年全球钢市放缓的态势不可避免,这一态势将缓解国际市场资源供应偏紧的矛盾,并直接影响二季度和下半年国际钢材市场的走势。
而近日中钢协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表示,由于雨雪、地震灾后的基础设施和房屋重建都需要大量钢材作为支撑,钢材需求力度不会出现下降。报告认为,2008年,美欧经济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将继续稳定增长。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钢材需求增幅不会回落。同时,受成本上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电力运输紧张、资金面紧张的制约,今年我国钢铁产量增速趋缓,这将有利于缓解国内钢材供需矛盾,稳定钢材市场价格。此外,原燃材料、环保和资金成本增加,也将支撑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但与中钢协等机构和专业人士的预测不同的是,进入6月份以来,市场需求并不能跟上。目前市场来看,钢价上涨,需求趋淡,高价位下,下游用户已经感觉到明显的压力,销量出现明显的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在当前价格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没有需求的支撑,价格要继续上涨已变得困难了。”对于当前市场形势要保持谨慎,因为现在的市场格局,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要注意以下变化,一是钢厂资源的变化。虽然钢厂加大出口或是因各种原因减产,但由于目前钢厂价格过高,商家订货减少,使其钢厂发货减少,库存增加。二是需求。目前来看,高价位下,下游用户有些已经无法接受,一些用户为降低采购成本,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如现用即买,减少库存等等,甚至于出现建设项目投资被推迟或是放慢速度的情况。从上述迹象来看,目前的钢材价格已经存在偏高。
决定市场的永远是供求关系,如果供求关系出现变数,市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
准备金率
政策调控
产需有变
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