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诱惑引“李鬼”现身 “假国III”扰乱轻卡市场
2008-6-20 10: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距离国Ⅲ排放标准在全国实施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可在这个 “节骨眼”上,轻卡市场却传出了极其不和谐的声音。
“我在考察广州市场的时候,发现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假的国Ⅲ轻卡。”全国轻型车联合分析会秘书长林伟在采访中向记者惊呼, “这种假国Ⅲ轻卡跟真的相比少则便宜五六千元,多的甚至上万元,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这些人中有些是不明真相就被经销商‘忽悠’了的,但还有些是冲着便宜‘明知故买’。”
眼看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在即,假国Ⅲ轻卡却凭借着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悄然现身。一些业内人士对此颇感担忧。在他们看来,如果假国Ⅲ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一旦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不但有违国家排放标准升级的初衷,与当前节能减排的环保大势背道而驰,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最终导致 “劣币驱逐良币”,恶化产业竞争环境。
揭 秘怎么个造假法?
“国Ⅲ还能造假?”这是不少人在得知 “假国Ⅲ”轻卡现身市场之后的普遍反应。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有些不可置信。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虽然假国Ⅲ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 “新鲜事物”,但是在业内这种 “作假”的现象却并不鲜见。 “早在国家实施国Ⅱ排放标准的时候就有一部分生产企业钻政策的空子,用 ‘套牌’的方式炮制出假国Ⅱ产品。这个时候搞出假国Ⅲ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其实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假国Ⅲ轻卡“并没有听起来的那么玄乎”。它的作假手法并不复杂,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一些故作聪明的经销商所采用的作假手段即使是让一些不懂汽车构造知识的“业外人士”听起来都会觉得可笑。
据了解,经销商炮制假国Ⅲ轻卡的手段无外乎几种。其中最常用、最简单,成本也最低的做法就是 “套牌”。而所谓的 “套牌”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而另一种则完全由经销商 “谋划”完成。前一种的普遍做法是,由生产厂商先装配一辆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样机申报新车公告,然后将已经取得的国Ⅲ产品型号标签标注在国Ⅱ产品之上进行销售。后一种的做法则是,经销商将国Ⅱ发动机上的产品型号经过涂抹擅自更改为国Ⅲ。这样, “套牌”之后的国Ⅱ车,立刻 “咸鱼翻身”,摇身一变成了国Ⅲ车。
但对此,相关人士也指出,此种“套牌”方式并不高明,很容易被揭穿。因为国Ⅲ发动机与国Ⅱ发动机相比,在构造上多了一个电控单元,特征明显,所以辨认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没有电控单元就肯定不是真国Ⅲ。
除了 “套牌”,还有一种做法要稍微 “费事”一些。林伟介绍说: “一般国Ⅲ轻卡上都会装配有电控棒。而一些经销商就利用这点,准备一套电控棒,哪辆车要去上牌了就把电控棒装上,牌上了之后再卸下来,一套系统重复利用多次。”
在林伟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消费者一旦买了这样的车,只要遇上检查基本上 “一逮一个准”。
还有一种做法被一位汽车生产企业的人员形象地称之为 “空城计”。在他的描述中,一些经销商 “愚弄”车管所和消费者的手段 “听起来简直像是笑话”。只要稍微对汽车结构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国Ⅲ轻卡上装配有电控单元,而一些非专业出身的车管所工作人员,甚至看到电控单元就给发牌。
而针对这些人员对于国Ⅲ发动机的认识 “盲区”,一些经销商就发明了一种新的作假手法——给发动机装上空的电控单元。从外观上,这种假国Ⅲ发动机与真国Ⅲ无异,但是真要“解剖”起来就会发现 “它只有空壳而没有内脏”。
对于以上所列举的这些作假之法,专家认为,要遏制和杜绝这些做法其实并不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严格执行生产一致性的检查,需要车管所在上牌和年检的时候更专业和仔细一些。做到了上述几点,相信假国Ⅲ在未来将会原形毕露,无处遁形。
林伟也透露,目前南京等地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对车管所的相关人员进行国Ⅲ发动机知识的培训,对即将到来的国Ⅲ实施,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探 因李鬼何以现身轻卡市场?
对于轻卡市场出现的这种 “李鬼”横行的现象,让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按照国家排放法规的要求,各种车型都要达到国Ⅲ排放标准。但是为何别的领域都是 “李逵当道”,偏偏只有轻卡市场冒出了 “李鬼”?
对此,专家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及我国轻卡行业面对国Ⅲ标准的实施所遭遇到的市场考验:原本利润空间就比其他车型小的轻卡,受到由于技术升级带来的高成本、低价格的市场需求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而其面对的用户群多是经济实力不甚雄厚的个体用户。对他们来说,国Ⅲ施行后的价格因素也更为明显。所以,投用户所好,在价格上做一些手脚就成了很多轻卡厂家和经销商的无奈之举。
据了解,在由国Ⅱ向国Ⅲ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国内轻卡的价格都由于成本压力大幅提升。加价的幅度普遍都超过了万元,有些甚至达到3万元之多。这对于价格在3万~5万元的低端轻卡而言增幅甚至高达50%~100%。面对这一状况,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消费者就看上了 “便宜的国Ⅲ轻卡”。而一小部分经销商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市场上祭出了作假的“利器”。
除了低价的诱惑,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国内一些轻卡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偏低,无法推出替代国Ⅱ的国Ⅲ产品也是假国Ⅲ轻卡出现的一大诱因。一位行业人士统计,目前国内轻卡企业的国Ⅲ公告数量还不及国Ⅱ公告的三分之一,一些低端轻卡企业的公告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而面对着国Ⅲ即将实施的大势,他们又不甘心放弃好不容易打拼来的市场占有率,于是,就通过 “套牌”、国Ⅱ改国Ⅲ等手段,用假国Ⅲ作为 “缓兵之计”来逃避国Ⅲ技术的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