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运资讯

先进技术创造空中救援“奇迹”

2008-6-20 14: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拔高度1800米……垂直施救高度45米……峡谷宽度30米……
        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125机组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用高新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救援奇迹,挽救了受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此次救援,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驾驶的是欧洲直升机公司生产的最先进中型直升机EC225,它凝结了多项先进的高科技成果。机组成员正是依靠对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应用,完成了许多艰巨的救助任务。 
大功率EC225支持高空悬停
        EC225具有强大的发动机功率,单发最大功率达1830千万,比其他中小型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高出很多,这使得EC225能够在四川高海拔的山区内完成其他直升机无法完成的高空悬停救援作业。
        每次任务前,机长高广和李嘉都需要根据机场到救助作业点的距离、救助作业海拔高度、救助人数等条件确定直升机的油量和起飞时最多可搭载的人数,从而确保了每一次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电动绞车实现无降落救援
        电动绞车,这是救助队直升机特有的装备。EC225直升机绞车的绞索全长200英尺,作业长度180英尺,最大吊重达270公斤。普通的直升机救助中,直升机必须降落救援。地震后的山区,到处峭壁林立,乱石堆砌,很难找到平整的地面进行降落,常常使直升机面对被困群众而无能为力。而EC225直升机凭借着电动绞车,在绞车手孔伟与两名救生员杨建辉、李春林的密切配合下,能够十分安全的在飞机半空悬停时将救生员降到地面,再将救生员和受困群众一起吊起升入直升机。
        绞索的收放速度采用了无极变速技术,因而完全由绞车手孔伟来控制。救助过程中,孔伟通过与救生员的手势交流来控制绞索的收放速度,同时救生员通过在半空中调节自己的姿势来调整平衡,密切的配合保证了每一次空降任务的安全。
“黄金眼”轻松识经纬
  直升机的前后舱通讯技术以及微操纵杆技术也在此次救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5月22日,清平镇山谷中的小树林里,一对夫妇被困于三面环山的狭窄山谷中,山谷仅30米宽。直升机飞入山谷后根本无法掉头,因而只能退着飞入山谷中实施救援。由于是向后飞行,机长根本无法看到行进方向上的状况,只能通过后舱内的绞车手通过前后舱通讯系统发送的指令控制直升机飞行。同时,后机舱中的绞车手也可以操纵微操纵杆,在直升机悬停和缓慢行进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整。最终,在绞车手和机长的密切配合下,直升机成功退入长达150米的狭窄山谷中完成了救助。
         最后,还不得不提到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直升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飞到云层上方,这时很不容易辨别行进的方向和所在地点。而GPS导航系统使这一切都变得极为轻松。它采用三颗卫星进行联合定位。每一次任务前,机长高广、李嘉事先在GPS系统中输入任务地点的经纬度,它便能够帮助机长在飞行过程中轻松地掌握行进方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准确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正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EC225能够在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克服环境带来的种种艰难险阻,完成许多艰巨的救助任务,为受困的灾民带来生命的希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