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千年,转身看物流——古洛阳
2008-6-21 0: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全国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古洛阳
古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
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自古以来,洛阳就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故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称为九朝古都。也因此搏得了“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不知算不算赞誉的“赞誉”。
因此,洛阳不但是军事重镇,在上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洛阳素有“十省通衢”之誉,远在西周初期,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道路网,就以洛阳为其中心;洛阳水路交通历史悠久,在漕运极为发达秦汉时代,洛河“水上交通,十分繁忙”,“大船万艘,转漕相过”,“航运贸易遍于三江五湖”;东汉时,城东太仓附近的码头,是当时全国大型的内河航运港口之一。
到隋唐,洛阳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更巩固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隋代前期,全国政治中心,商业中心都在长安。但隋代后期,杨广即位后,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余杭,北抵涿郡,全长1800多公里,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从此成了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同时,炀帝大力营建,“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洛阳成为又一全国性商业城市。洛阳东北部的通远市,由于面临通济渠,实际上是南北大运河的水运枢纽,当时桥上桥下挤得水泄不通,万人云集,似乎天下的舟车都到了这里来填塞河道和街道。加上中外客商来推销他们的香料珍玩,锦绢丝绸,又或粮食茶叶等货品,使洛阳成了中外货物的集散中心,非其他城市所能媲美。
到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在洛阳营建新潭,“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埠。洛阳“槽船往来,千里不绝”,至北宋初年,洛河漕运仍很发达,是京西、陕西、河东向汴京运送物资的交通枢纽。
通过隋唐大运河上,货物可以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当时,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园区,商品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站。
到现代,洛阳虽然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的地位,但仍然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焦枝、洛宜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客货运输能力较强,仓储设施良好。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将使洛阳承东启西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洛阳境内公路交织成网,310、207两条国道从本市穿过,通往郑州、开封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通往三门峡的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洛阳民用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设施完善,可供大型飞机全天候起降,已辟有洛阳至北京、广州、大连、福州、乌鲁木齐、西安、重庆等城市的10余条航线,开通了通往香港和日本冈山的包机。
希望这座千年古都能重塑辉煌,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