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脉动“世界屋脊”——写在青藏铁路通车两周年之际
2008-6-25 11: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王若懿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一首名为 《天路》的歌曲,唱出了藏族人民对青藏铁路深怀已久的期盼之情。
如今,青藏铁路开通近两年,对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久盼火车开通的西藏地区来说,这条钢铁动脉不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突围的思考。
经济搭上快车道
“出国容易进藏难”,这是青藏铁路开通以前人们对西藏交通的评价。由于交通不便,阻挡住的不仅是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其经济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因此,当地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基本靠内地供应。青藏铁路未通之前,西藏物资运输一直面临距离长、运费高的问题,导致当地的部分商品物价比内地其他省区高很多。直到青藏铁路开通,这一状况得到改善,扭转当地货运市场单一化的局面。
青藏铁路未开通之前,公路运输是西藏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运距长、运输成本高,使西藏平均物价水平比内地高出许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曾对西藏拉萨和沿海地区成本核算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在拉萨100元只相当于沿海地区54元的购买力。
青藏铁路开通后,有力地打破了西藏地区的交通瓶颈,多元化的运输方式令部分物价逐渐走低,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带来新气象。目前,西藏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方式协调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困扰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和内地之间的物流发展带来机遇,不仅让内地资源走进来,也让西藏当地丰富的资源走了出来。尤其是西藏、青海等地纷纷围绕铁路沿线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这些物流平台为青藏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特色资源的输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受公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制约,西藏冰川矿泉水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珍贵的自然资源只能白白流走。青藏铁路开通后,引进了中铁快运等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为冰川矿泉水这一资源得到开发,走入全国市场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形成的交通优势下,冰川矿泉水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逐渐走向产业化。
据有关数据统计,青藏铁路通车近两年来,共完成货运量132万吨,成为大宗货物和成批货物进出西藏的主要运输方式。青藏铁路在大幅度增加运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近两年来节约运输费用近4亿元。青藏铁路的作用不仅仅助力西藏的资源产业化发展,随着铁路相关设施的进一步发展,西藏的仓储、物流有望依托铁路,发展成为辐射我国西部、中部地区,通往印度洋、南亚的物流集散地。
青海地区的物流发展也因青藏铁路的开通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青藏铁路开通后,加大了青海与西藏及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青海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等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青海部分城市的物流发展因此开始转型。距省会西宁800多公里的格尔木,因为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已开始从过去的单一交通枢纽向“两个枢纽和三个中心”转型,全力打造西部现代交通枢纽和信息通信枢纽,以及现代物流中心、资源加工转换中心。与此同时,青海朝阳物流园区也依托便利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向着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的方向挺进。
辐射周边省区
青藏铁路开通后,不仅带动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周边省市的物流发展带来新机遇。
青藏铁路不但为西藏与全国市场的连接起到桥梁作用,同时也为陕西、甘肃与青海和西藏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使四省区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产生了不少新的商机。不少国内外投资者看好 “铁路商机”,纷纷进藏投资。
甘肃很快便意识到了青藏铁路带来的商机,在该铁路即将开通之时,他们便考虑如何通过这条钢铁巨龙促进本土的贸易发展。甘肃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的交汇处,省会兰州则是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的交通要塞,也是汉、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青藏铁路的开通,兰州依托靠近青海、西藏的区位优势,本土的蔬菜、啤酒以及其他物资都可以进入西藏市场,助力甘肃与西藏间的贸易来往。
甘肃只是一个显示西藏与内地融合的例子。在青藏铁路开通一周年的时候,有专家按照青藏铁路的发展状况作出预测,铁路的通车使西藏融入了全国大市场,也为西部其他省区参与西藏的产业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西藏可以实施 “靠南向北”的经济战略,靠南可以融入 “成渝经济带”,向北可以营建 “陕甘青藏经济带”。
可以说,青藏铁路的开通,对助力西藏、青海乃至西部地区的贸易、物流的发展功不可没。有专家预测,青藏铁路延伸线的建设,将为构建南亚大通道提供基础条件,西藏的经济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贸易、资源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发挥。
还需内外兼修
青藏铁路的开通为内地资源走进西藏和当地资源走出本土提供了必要条件,为西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气象。但就在各种资源一进一去的过程中,好多人发现一个现象:通过青藏铁路进藏的货运量要大于出藏的数量。不难看出,青藏铁路虽然为西藏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本土企业却在把握机遇方面存在欠缺。
2007年,青藏铁路货运量预计达93.5万吨,其中进藏货运量82万吨,出藏货运量11.5万吨,仅占货运总量的不足两成。明显的数据差距清楚地说明问题:西藏本土企业在形成规模、把握机遇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西藏不仅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在水资源、药材资源、矿产资源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特色,例如铬、铜、硼、菱镁、硫等13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列。尽管拥有这么多优势资源,但受限于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西藏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存在特色产品数量少、企业规模小和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便是青藏铁路货运量进大于出的原因所在。虽然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产业发展形成推动力,但受诸多原因影响,这一状况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
如何加大 “出藏”力度,西藏的优势资源如何搭上这班高原铁路走出本土成为备受社会关注一个问题。不少专家指出, “内外兼修”是绕不过一条路。
西藏的本土企业应该抓住青藏铁路的交通优势,做大做强自身实力,创建品牌效益,形成具有规模化的产业格局,方可平衡货运进藏、出藏的数量。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进一步加强西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升西藏发展潜力的必要条件。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立体式交通网络,但从总体来看,西藏的交通运输条件仍十分落后,铁路辐射能力也相对有限,部分地区还未能享受到铁路交通的便利。所以,内修企业实力,外修交通设施,青藏铁路进藏多、出藏少的现状才有望打破。
目前,青藏铁路公司正在加快兰青铁路二线工程和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工程以及支线、地方铁路等路网建设,增强青藏铁路的运能。届时,青藏铁路运力将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