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08-6-25 12: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尊重我国大多数县域的客观实际,立足县域本身的资源、劳动力、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时,加快相关配套体制的改革。
坚持以农为本,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 大力加强县域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搞好龙头企业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条件。一是培育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围绕本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二是加快龙头企业科技进步。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三是充分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四是要合理选择项目和产品,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加强县域经济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要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二是优质化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鼓励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三是集约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基地。四是从技术资金等方面抓好系列服务。
正确选择县域经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也应因地制宜,以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化经营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解决产业、产品趋同问题。二是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的方向和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发名优特新产品。三是要发展有市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四是要发展外向型的农业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汇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县域经济的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培育和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流通型大型企业集团等各类流通组织。二是建立健全市场网络。在建好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兴建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建设。三是采取与大型加工企业和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
确立主导产业,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 要抓好县域经济工业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增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希望。
要努力多上县域经济工业新项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要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突出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以工业经济实力的提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
要提高县域工业经济聚集程度。据测算,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在5平方公里以上,用地可减少30%,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减少20%—30%,能源消耗可节省40%,行政管理费用可减少40%,资金利润率可提高20%。要大力发展集群经济,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尽快培育出一批集中连片的工业企业聚集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坚持发展服务业,全面繁荣县域经济 要加快县域经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大型骨干零售企业、供销系统和邮政物流系统为主体,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向县乡村延伸覆盖。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和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
要健全和完善适应县城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探索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信贷担保机构,政府投入和金融信贷要向县城经济发展倾斜。
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发展现代旅游业,大力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有重点地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旅游精品。如山东烟台市南山村、西霞口、房干村靠旅游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坚持节能环保,实现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进资源减量化和废物资源化,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要加强环境保护,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搞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植树造林,增加绿地,使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