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的建议
2008-6-6 12: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邵东
伴随着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的进程,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物流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物流人才的匮乏现状已经成了制约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反之,物流人才的匮乏现状也在某些方面促进了物流教育规模的迅速壮大。截止到目前,我国物流教育界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课程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然而,缺少物流专业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仍然存在。
高职物流教育的教育体系应该是: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从总体上看,高职物流教育离物流教育总体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配备、培养方向等方面,此外在实验实训方面更是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这一系列原因使高职物流教育的内容更显贫乏,高职物流教育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更加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目前,制约我国高职物流教育发展的瓶颈有:
瓶颈一:教学形式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专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而目前学校的物流教育大多片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忽视对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瓶颈二:缺乏人才培养明确定位
职业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
瓶颈三:缺少精品教材实用软件
物流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学科,在物流从业人员中,有75%~85%的人员是从事岗位操作的技术人员。物流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在每一个功能环节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操作活动。职业院校所选教材的种类包含仓储、运输、采购、配送等多个领域,但没有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此外相应教学软件的缺乏,也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瓶颈四:相应教学资金投入不够
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物流教育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教学基地,而这一切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目前的高职物流院校大多在成立伊始,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很难在物流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
瓶颈五:专业师资队伍相对匮乏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而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缺乏全面、系统的物流基础知识,此外也缺少物流实际操作经验。
瓶颈六:专业方向的设置不合理
物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偏大、偏全的特点,使学生在就业时难以有专业的技能去服务企业。
纵观我国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现状,今后需要改革的方面有:
1.根据市场需要科学合理设置物流专业课程
各物流高职院校要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科学设置高职物流专业课程,鼓励各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办具体的物流专业课程。同时引进国外物流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物流高职教育的自身情况,合理地吸收运用。
2.定向选择和培养“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物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教育的关键。物流专业的教师,要求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 “双师型”师资的另一个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此外,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兼职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物流教材建设要凸显职业特点和实际需要
物流专业教材从内容上可分为原理和实务两大部分。理论教学要遵循中、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掌握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实务教学要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通过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一些企业短期课程实习,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实践工厂和物流实验基地来对学生进行物流模拟教学。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合理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高职物流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依托行业企业开展高职物流教育,积极推进校企进一步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学校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发挥自身的实习设备场所优势,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多赢”的合作机制。
5.物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
物流高职院校要做好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与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工作,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市场达到紧密结合,实现与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的过渡衔接。同时还要克服物流从业资格证书管理的混乱对高职物流教育的干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承认且权威的物流师资格考试,合理调节物流从业资格考试和与实践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