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钢材出口放缓是理性的回归

2008-7-24 13: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 邱林
    受美国次级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市场预期影响,我国钢材在国外需求6月份出现一定程度放缓迹象。据有关部门统计,1至6月份我国钢材累计出口2694万吨,比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20.2%,其中6月份出口量完成522万吨,比5月份出口量556万吨减少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4万吨,同比下降17.9%。
    尽管事前有分析认为,今年6月份出口继续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很大,国家有可能出台钢材出口关税调整政策来遏制出口继续反弹,但上述统计结果却出人意料。在国内外钢材价格仍存在巨大差额 (6月份国内上海市场报价与国外报价的差额范围在130至592美元/吨之间)的前提下,出口却出现自动调整、环比萎缩趋势,只能拿国外消费或者需求不足来解释。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钢材需求强劲,我国钢铁产量大幅增加,钢材出口量也相应大幅上升。国内钢材价格从此有了大幅上涨,可以说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钢材需求,同时也缩小了国内钢价与国际钢价之间的距离。不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日本和欧盟对我国钢材出口量增长过快表示不满,加上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政府又对钢材出口的采取限制措施,钢企在出口上遇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应该说,这两年我国钢材的过度出口,已成为一把 “双刃剑”,在短期内大量出口降低了国内钢材市场的资源供给压力,为今后参与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但是,我们为加大钢铁产量,一方面承受着节能减排的重压,另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能源、铁矿石。然而我国出口的多是低端的产品,而科技含量高的钢材,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是净进口,高端低端价格差别很大。
    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多次调整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令人遗憾的是,不少钢企不是将精力用于提升产业结构,改善经营模式,而是将政策诉求集中于要求政府不调整贸易政策,以及钻政策调整的空子。如果企业不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阻止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而是采取更加积极配合的方式,很有可能出口退税制度调整不至于如此频繁。
    其实,国家对钢企也进行过多次整合,但这些整合均存在“割韭菜”的现象,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在市场不好、面临亏损时,钢企立马撤退,一旦行情回复,有钱可赚,又会有许多人回到或者加入流通贸易。这样,国家在多次调整出口退税制度的同时,又实行了新的钢企出口资质标准,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企业资信、履约能力等方面提高行业出口门槛。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当前钢铁出口总量偏高,出口量应控制在总生产量的10%左右。因此,现在我国钢材出口放缓是一种理性的回归。钢材适度出口,是我国钢铁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钢材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如果钢材过度出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将可能从政策上继续限制钢材出口,使钢材出口量回到 “正常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