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反磁力 解读中国城市新区的三个典型模式
2008-7-24 15: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邹时萌曾在谈到城市新区建设时指出,新城必须要有可以抵抗中心城市磁力,这就是所谓的反磁力。他认为,新城必须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就意味着对于中心城形成不了实质的竞争力,吸引不了人,就更谈不上发展。其实,如果可能,新城的某些功能甚至可以超越中心城。
而记者在对国内几大著名城市新区进行了解时发现,在各大成功兴建的城市新区都能看到邹时萌所说的“新城反磁力”。甚至可以说,某些经济较发达、产业较密集的城市发展新城,正因为具备了区域观,让新城为周边的经济体服务,而让新城真正拥有了城市的功能:整合周围的各级城镇的产业。邹时萌认为,城市发展的理由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城市,加强它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的定位,超越了以往的想法,使得整个城市区域有了更大的发展。
就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广州天河区三个新城而言,有的立足于国际物流,有的以高新科技、金融产业为支撑,有的则在商业配套和城市居住规划上大做文章。而成都高新区,似乎在这三种典型模式中都能看到些许投影。
天津滨海新区反磁力:国际物流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是“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其中,一轴是指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一带是指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三个城区是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七个功能区指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据介绍,滨海新区的定位是,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宜居生态的海滨新城。预计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年均递增17%以上,相当于2004年滨海新区的2.4倍,相当于2005年的一个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