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福建纺织产业供应链研究分析
2008-7-30 15: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们于七月被邀参与了福建纺织产业链的访问团。此行中分别会见了上市公司力恒化纤科技董事长陈建龙、特步国际总裁丁水波、中国泰山非执行主席蔡长江、中国达派执行主席陈锡忠、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纤化科技总裁张飞跃和两家尚未上市公司创造者总裁吴华新及劲霸经编董事长洪春节。我们参观了大部份公司的生产线并就中国的纺织行业及体育服装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针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油电价格上调及美国次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究。鉴于以降低企业成本为主导,强劲内需市场为动力,我们认为整个纺织及服装行业在未来三年内可保持20%的年增长率。
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上游企业虽可将成本转移至下游市场,可由于下游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有限和替代产品众多的情况下,成本压力无法及时有效地向下游传递。08年6月纽约原油期货均价比07年同期上涨98.1%。6月二甲苯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了37.8%,纯对苯二甲酸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11.1%,乙二醇比07年同期上涨价格上涨8.9%。6月聚酯切片的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6.7%。聚酯切片与原材料价格走势基本呈正相关,并且上涨幅度具有滞后性,价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相对稳定。
中游企业力恒化纤、创造者和化纤科技,三家化纤厂所生产的商品在不同的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企业成功的共同点: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他们依靠高附加值产品增强竞争实力,在细分市场的同时,并拥有相对垄断优势得以稳定高效地发展。中国泰山和劲霸经编为织布印染企业,都有引用先进生产线并采用优良的管理系统,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功能性面料的差别化率,借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认为处于中游环节,具有一定技术和研发优势的化纤企业,以及与下游服装业有客户关系的印染企业会相对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命脉”,只有化纤产业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处于下游的纺织服装产业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下游服装配饰业:特步、鸿星尔克和达派箱包人民币升值,出口税率提高及油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零售价格指数由07年初开始大幅上涨。
而纺织、服装行业的景气指数由07年9月起就一直呈下滑的趋势。在出口放缓的情况下,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促进服装佩饰企业内销比重得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带动了服装消费的升级。而在“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中国本土的服装企业以运动服饰为代表,以“中国制造”向国际品牌发起进攻。
我们于七月被邀参与了福建纺织产业链的访问团。此行中分别会见了上市公司力恒化纤科技董事长陈建龙、特步国际总裁丁水波、中国泰山非执行主席蔡长江、中国达派执行主席陈锡忠、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纤化科技总裁张飞跃和两家尚未上市公司创造者总裁吴华新及劲霸经编董事长洪春节。我们参观了大部份公司的生产线并就中国的纺织行业及体育服装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针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油电价格上调及美国次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究。鉴于以降低企业成本为主导,强劲内需市场为动力,我们认为纺织及服装行业在未来三年内可保持20%的年增长率。
在全球性油价持续上涨所引发一系列价格的上涨,出口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纺织行业受到较为严峻的冲击。以原油副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化纤行业相应受到了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盈利空间受严重挤压的情况下,低端产品的纺织企业寸步难行,高端产品的纺织企业会有利润,而中端产品的纺织企业将只能维持收支平衡。如何提高盈利空间成为纺织行业最大的课题。企业需要转型寻求出路,积极先上下游整合,细分市场,把产品做到差异化和高端化,配合自动化生产线达到规模经济,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
聚酯切片是化纤厂生产长丝或者短纤的重要原材料。是由化工原料“纯对苯二甲酸”及“乙二醇”组成,其中纯对苯二甲酸占聚酯切片主要成分的90%以上。它是在生产石油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工序提炼而成的副产品。近几年石油价格一直在高位震荡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对以石油副产品为基础原料的行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成本压力。由图表三所示,国际石油价格走势与纯对苯二甲酸价格走势关系十分密切。虽然中上游企业可以将成本转移至下游市场,可是下游企业,例如服装企业所能承受的压力有限和竞争对手及替代产品众多,令上游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原材料价格向下转移。08年6月纽约原油期货均价比07年同期上涨98.1%。而相比之下,经由石油副产品所提炼出的生产材料价格涨幅并不大。6月二甲苯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37.8%,纯对苯二甲酸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11.1%,乙二醇比07年同期上涨8.9%。6月聚酯切片的价格比07年同期上涨6.7%。由图表四所示,聚酯切片与原材料价格走势基本呈正相关,并且上涨幅度具有滞后性,价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相对稳定。因此我们认为,聚酯切片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会受石油大幅度的上涨而影响,应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产业链的中游—化纤及织布印染行业
从图表五可看出,由06年至今,化纤产品的价格与聚酯切片的价格之间的走势有一定的正相关。涤纶长丝及涤纶短纤的价格均高于聚酯切片价格,其中以涤纶长丝价格最贵。08年6月聚酯切片的价格比06年同期增长13.5%,涤纶长丝及涤纶短纤的价格比06年同期相应增长了12.1%及10.0%。化纤行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依靠差别纤维来增强竞争实力,单纯依靠低附加值产品质量的同行竞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细分市场的同时企业如果可以拥有相对垄断优势和较高附加值,才能拥有稳定和高效的发展。企业只有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纤维差别化率,才有可能弱化周期性波动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认为处于中游环节,具有一定技术和研发优势的化纤行业,以及与下游服装业有客户关系的印染企业会相对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命脉”,只有化纤产业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处于下游的纺织服装产业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出口市场的区域结构来看,我国服装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速不断放缓,对欧出口增速持续攀升。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自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14.52%,今年内升值3.15%,出口企业的收入被间接吞噬。升值除了给纺织企业带来直接的汇兑损失之外,更严重的是压缩了纺织企业利润空间。同时产品出口价格优势的减弱,带来量的缩减。去年有相关部门测算,若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4%。
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08年1-4月,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72.10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这主要因为美国经济下滑、消费需求萎缩导致对纺织品服装进口需求的降低。这必然会影响占美进口市场30%左右市场份额的重要进口来源中国的进口需求。
08年1-4月我国对欧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09.98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1)08年1-4月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德国、法国、英国的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量约占欧盟27国出口额的47%,这使得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的出口增速提高。(2)欧盟取消了对我纺织品服装部分类别的配额限制,实行中欧双边监控制度。
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波动,有业内人士建议,短期内,企业应加大内销市场的开拓力度,避免出口的过度竞争;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以避免美元贬值等方式规避风险。
强劲的内需带动行业的发展
一、人口增长拉动需求
据统计,07年底我国共有人口13.21亿,自然增长率为0.518%。国内人口的增长间接带给服装纺织品强大的需求拉动。
二、可支配收入带动消费增长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动衣着消费的支出。07年人均累计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7.2%至13786元人民币。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15.4%至4140元。07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1和36.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目前农村居民已处于小康生活,而城镇居民的生活已属富裕。在受到国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刺激下,对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在国内开设零售店。而中国本土品牌也在不断地扩张他们的零售网络,以配合高速增长的购买能力。同时此购买能力刺激较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增长。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推动“全民运动”概念,加大消费者对功能性化纤面料及服装的需求,推动体育服装业。
三、利好宏观政策
消费者价格指数及服装制造商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主要原因(1)能源价格的上涨;(2)信贷紧缩带给中小企业的压力。据非统计数据显示,晋江鞋都已有200多家中小鞋厂停产或倒闭。政府采取相应对策(1)温家宝总理近期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并表明将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2)工行也表明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以减小信贷紧缩带来的压力。这都将会舒缓对纺织行业的冲击,稳定其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整个纺织产业供应链中的企业,无论是处于上游还是下游,均受到宏观经济及国家政策的严重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停产或做“垂死挣扎”。可另一方面,具有一定规模,拥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企业在逆势中仍可保持毛利率在30%左右的水平。企业盈利能力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品牌企业利用产品结构调整策略逐渐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以赢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代表高端市场的产品涨价能力更为主动。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能力的提高将最终带动服装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