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货代物流遭遇“寒冬”
2008-7-9 11:0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货代物流市场的整体走势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比预期要差得多。”盘点今年上半年货代物流业的市场表现时,上海市国际货代协会副会长、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杨根直言不讳。
整体下滑趋势明显
杨根说:“去年底,我们对今年的货代物流市场有一个乐观的预期,普遍认为会与2007年水平保持平衡。但今年的市场变化很大,从已经过去的6个月来看,市场的实际状况比预期要差,外部经济的变化对货代物流业的影响很大,上半年货代物流业整体下滑的势头已经显现出来,这一低迷的趋势还将会延续到下半年。”
杨根分析,外部因素对货代物流业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在国家银根收紧,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货代物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由于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规模压缩,货主和客户纷纷延长了付款期。去年,货代业的账期一般为44天,今年账期比去年增加了5天多,实际达到50天。由于贸易规则都是货到付运费,账期的延长意味着占用货代企业资金的时间拉长了,这对货代物流企业的资金流转必然带来不利。
过去,船公司与货代公司的付款期为45天,后来改为30天,今年变成一个月结两次,这样,货代物流企业承担的资金压力增加了。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很快。货代物流企业在兑汇上损失不少,因为收进来是美元,结汇换成人民币,银行兑换有一个时间差,慢半拍都会对企业的资金收益造成负差。据东方国际物流集团统计,仅1—4月,公司的收益损失就高达450万元人民币,而这些都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
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下,出口贸易下滑。无论是空运还是海运,在出口危机影响下,货量都比往年有所减少,眼下“旺季不旺”已经显现,尤其是件杂货量日渐萎缩,走空运的电子产品托盘货少,服装、纺织品出口下滑对货量影响更加明显。
高成本令企业不堪重负
货代物流业还面临企业内部成本高涨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考验。杨根坦言,去年下半年以来,劳动力成本、油价上涨成为货代物流企业最揪心、最关注的大事。
他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力成本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货代物流企业目前的一线包括集卡、仓储、堆场等岗位大多聘用农民工,而且,这一群体数量不少,由于农民工与企业老员工同工同酬,每个企业都无法回避用工成本上升这一新的问题。
据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测算,今年以来,货代物流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已超过了10%,而油价飙升更是“火上加油”。杨根认为,在一般人眼里,油价高涨对货代物流业影响不会太大,其实是一个误解。
高油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集卡运输成本上升,以拥有25辆集卡的中型企业为例计算,每辆集卡每天出运两趟,按目前的高油价,一个月亏损就达15万。1—5月,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公司下属集卡运输车队亏损达78万元,需要贴补才能维持正常营运。
在加快转型的同时,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将是货代物流企业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任务。杨根毫不讳言,制造业、能源等产业的产品随着成本的上升可以涨价,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获得消费者认同。同样,船公司也可以将油价上涨等作为附加费向货主和客户收取,但货代企业却难以将提供的订舱等服务费提价,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只能自己消化。
传统订舱服务成“软肋”
杨根表示,在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货代物流业必须转变观念,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即从传统的单一订舱服务转变为着力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传统订舱服务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现在是订舱越多,亏得越多,不少货代企业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原因主要是货代订舱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成本高。同时,一些货代物流企业为了争取客户,依靠压价、杀价手段,获得市场份额。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损坏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阻碍了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因此,货代企业必须从以订舱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低级价格竞争阶段,扩展增加物流附加服务,如报关、运输配送等。在这方面,一些大型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如上海货代、中远物流、中外运等已完成了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而是联盟与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打造高效、快捷、低成本的供应链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围绕提升和完善供应链管理,就是调整和转型的主要方向。杨根举例说,目前许多国内外大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优秀的物流企业来完成,参与竞标的门槛愈来愈高,除了资金、技术实力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
杨根说:“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最近竞标NEC的一个物流项目,项目条件要求很多,既要看参与竞标的物流企业注册资本、押金、流程运作模式,还要考察物流经营团队水平、资源优势等,货代物流企业如果还仅仅以单一的订舱服务为主,人家就不会将项目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