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缘何“逆市”投资
2008-8-1 11: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隋秀勇
最近,有两条新闻引起记者的注意。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TAT)称,今年上半年全球有25家航空公司或破产或停止营运;前后20多天的时间里,国航分别向波音和空客下了65架飞机总价格超过了百亿美元的订单。
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飘红,各大航空公司穷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之时,国航却 “反其道而行”。意欲何为?
我国航空市场被外界一致看好,“近水楼台”的本土航空公司在一些高端服务市场份额却逐年缩小。在强烈的反差背后,是本土航空公司与外资航空公司全方位差距的真实反映。把账完全算在航空公司的身上,难免让人有些不服气。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决定本土航空公司的主战场大多集中在国内。而受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乘飞机出行仍属少数人的行为。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航空企业,本土航空公司如何接招?
本土与外资航空公司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机队规模、网络建设、地面服务、品牌服务及人才等。而这其中机队规模偏小又极大制约了网络建设、品牌服务等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飞机就无法为客户提供高品
质的服务,无
法树立自己的
品牌形象。
而要构建覆盖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没有足够的飞机作保障,就好似空中楼阁。本土航空公司要想争得更多 “蛋糕”,扩大机队规模成为树立中国航空品牌的基础。
有人会说,通过与外资航空公司合资的方式,不仅弥补了机队规模的短腿,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网络,可谓一箭双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合资恰恰也是外资航空公司加速开拓中国市场的最好办法,而依赖 “联姻”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可能是一厢情愿。
作为国内惟一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国航在全球多数航空公司处境艰难时,却逆势而行,如此大手笔,可谓是 “处心积虑”。
业界人士表示,目前航空业正处在下降通道上,其高峰期可能要在3~5年后才能出现。而国航这批飞机要在2011~2015年才能交付使用,时间上不谋而合。如上所述,机队规模是航空公司发展的根基。抓住行业的低谷期,在竞争对手舔拭伤口时,国航强势出击,有利于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又有消息称,国航可能低价收购陷入困境的奥地利航空的多数股权,为其谋求欧洲业务的开展通关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