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新政:大刀,向谁的头上砍去?
2008-8-11 11: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邱枫
核心提示:当代社会,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保证。10年前,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在元旦祝词中曾预测当年韩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但事情并不像预测那样,瘟疫一样的金融危机流窜于整个东南亚,震惊全世界。那一次重创让伤者足足花了十年时间才基本痊愈。而不久前的拉美和越南,再次给人以重蹈覆辙的感觉——死神又来了!以人为镜,我们似乎到了不得不面对这个严峻问题的时候了。
2008年8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在经过3个星期的试运行后,正式实行。同时开始实施的还有一系列涉及外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新条款。
新政策旨在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出口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其一致性审核”,而根本目的则在于严控热钱通过虚假实物贸易的方式流入。
新政策规定,企业出口收汇 (含预收货款)应先进入企业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企业在通过待核查账户办理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银行应登录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在具体贸易类别相对应的可收汇额范围内进行收汇核注。
这种方式是通过将企业出口收结汇情况与其海关货物出口情况加以核对,有效甄别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入的实际贸易背景,以保证出口及其收结汇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热钱”偷袭国际贸易
“热钱 (HotMoney/RefugeeCapital)”,这是一个国人已经不很陌生的词语,它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 “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变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及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一汇兑差价的利益。由于此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故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货币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2008年的中国恰逢奥运之年,受到热钱的 “关照”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中国金融市场有多少 “热钱”?藏在哪里?它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连串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
渣打银行 (StandardCharteredBank)驻上海的中国问题研究负责人在一篇题为 《通胀中的中国》的文章中说, “中国有很多人称现在是中国的 ‘黄金年代’。不过在经历了一段美妙绝伦的时光──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更丰厚的薪酬、低通胀和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力之后,中国经济的上空现在却开始积起乌云。今初南方的冰雪天气和四川大地震以及正在加剧的通货膨胀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表面上看,由中国官方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通货膨胀似乎是由食品,而且主要是猪肉和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所造成。近几个月,CPI较去年同期的涨幅超过了8%”。其实问题决不仅仅限于日用生活消费品市场, “能源成本上涨尤其严重。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炼油厂受到严重冲击。价格下降的现象是越来越少见了,这也发出了警报信号:这次的通胀是货币现象,而非 ‘生不逢时’的一系列供应短缺”。
另一位相关人士指出,受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游资借道虚假贸易、投资和地下通道等方式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国内,不但一度将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推高至完全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时也带动农产品等商品价格不断飞升,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导致流动性泛滥成灾。因此,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才是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严重的根源所在。
国内也有专家表示,中国贸易顺差急剧增长其中部分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了热钱的流入,再加上资本管制的原因,导致热钱乔装混入贸易项下。热钱混杂在顺差中流入境内,主要是通过企业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造成的。热钱要流出,则是相反,低报出口价格,高报进口价格。此外,也有企业虚报出口项目,以国际贸易中的 “预付款”手法,使热钱混入贸易项目中流入境内。2007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顺差达到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 “房地产直接投资”和 “短期外债”增长最快,这两项都是热钱便于藏匿的进入渠道。
这些说法不一定精准,但至少说明, “热钱”开始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了,甚至,这仅仅是个开始。尽管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太愿意承认中国有大量热钱存在。
重压之下何去何从?
7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要求各地加强和规范对外商投资项目的管理,防止外汇资金异常流入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潜在风险。根据通知,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投资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核准。要坚持外商投资先核准项目,再设立企业的原则,防止设立空壳公司。各类外商投资项目,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项目、外商购并境内企业项目、外商投资企业 (含通过境外上市而转制的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和再投资项目等,均要实行核准制。并强调,对于未经合规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或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文件的项目,或不按项目核准文件要求进行建设,已调入境内的资金不用于建设项目的,应及时纠正,严重违规的,可依法撤销项目核准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
存有上述问题的项目,一经发现,不得享受采购设备税收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对其上市或发债的申请不予支持。
同时,相关政府机构一系列新政相继出台,遏制这只无形的黑手。
新规定将直接导致热钱流入国内的成本大幅增加,数量会相应变小。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近期加强资本管制体现了决策层在宏观调控措施上的思路——以行政力量控制热钱流入,为调整汇率、利率水平争取更大的空间。
根据蒙代尔 “不可能三角”定理,在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的汇率制度三者中,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者,而不能同时拥有三者。结合目前中国的实际,这就意味着,决策层如果不断加强资本管制并充分相信行政管制能够有效阻止“热钱”大规模流入,政府部门就会有空间一方面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另一方面放缓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步伐,以缓解出口部门面临的压力。
当然,在衍生金融工具主导的虚拟经济时代,金融资产的归属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因素,这就是目前西方国家把时间纳入破产范畴,对责任人实行终身惩罚的背景和原因。在现代金融领域,很多情况下,决定输赢的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而是正义和良知。任何外在的制度建设能够有效阻止破坏的发生,最终还是通过人来起作用。
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的官员和金融工作者、我们的决策者和执法者,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极有可能是巨大危机的开始,谁来为堕落和愚蠢埋单?答案根本不用费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