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观察:走在十字路口的太原物流业
2008-8-14 12: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物流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由于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还不成熟,物流成本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高出很多,导致目前物流业呈现出发展空间大、物流人才短缺的现状。
面对物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太原市特别在新修的龙城大街规划出商业物流区,重点扶持发展。然而,当前太原物流业的发展却并不是一路坦途,最近接连发生的货运公司突然“人间蒸发”事件,使物流业信誉每况愈下,而一些没有手续的“野货运”趁机浑水摸鱼,使太原物流业现状乱象丛生。
朝阳产业难“朝阳”
8月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太原市东太堡村暂住的苏学明,匆匆洗了把脸,抓起前一天没有吃完的方便面,就急忙发动车赶往建南汽配城附近的狄村北街,想趁天色早多收点货。
30岁左右的苏学明只上过初中,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他,后来听身边的朋友说搞货物运输挺赚钱的,一年下来最少能赚十几二十万,他便东挪西凑借了10多万元,买了辆二手的厢式小货车,跑起了货物运输。为了能让生意越做越大,他特意给自己的货运部起名叫“全大”。
在出发前,苏学明仔细检查货车上各种相关的运输手续及标志,当发现车厢后面用不干胶贴着的“太原——文水”的“文”字少了一点时,赶紧找来红纸耐心地剪了个圆点重新贴上去,才放心地开车出门。
从事货运两年多了,苏学明觉得现在的经营情况根本不是一开始人们跟他说的一年能赚十多万元。今年以来,为了能多接收些货,他把货车开到了情况较熟悉的建南汽配城附近,但经营状况仍没有改变多少。他说,以前拉货还有点利润,但今年受油价上涨的影响,运输成本不断增高,由于买的是二手车,他的货车尾气排放不达标,很难跑一些货运量大的热门线路,现在跑的多是区、县一级的小线路,加上过路费及路上的违章罚款,一趟下来很少能挣钱。
这几天,相关部门开始整顿狄村北街货运市场的消息,对苏学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整顿过程中,一些货运公司在缴纳了1000多元的“占地费”之后,又开始开门营业,而对他这个小公司来说,这笔开销令他有些吃不消,他只好在市场上“打游击”。“如果经营情况一直不好转的话,我就把车卖掉,不干这行了。”苏学明说。
跟苏学明关系较好的另一家货运公司的小王称,现在省城跑货运的中小公司大都买的是二手车,投资成本较低。今年原油价格上涨后,太原跑成都线的货车运输费由原来的每吨4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540元左右,跑太原到北京线由原来的每吨200多元涨到每吨250元左右,即便如此,一些微利经营的公司仍出现亏空,他们公司的情况也不太好。由于每辆货车每月要缴纳3000元~4000元不等的养路费,小王所属的公司只好在亏空的情况下硬撑。小王表示,如果公司赔得太厉害的话,他就拍屁股走人,另谋生路。
鱼龙混杂信誉度走低
太原市北原物流有限公司是太原市较早涉足物流行业的公司,采访中,该公司的赵董事长回忆起他们物流公司的发展史。十多年前,在太原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公司还比较少,大都是企业自己搞货运,按客户需求把货物配齐后,再把货拉到客户处,然后结款走人。这样就有两个弊端,一个是经营成本大,再就是货到“地头死”(客户往往是收到下一批货,才结清上一批货的钱)。在这种情况下,赵董事长开始涉足物流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他们公司年收益已达到5000万元。今年,为了应对北京的“禁运令”,他们公司还专门购买了尾气达标排放的“绿标车”。如此大的投资,在同行业也是少见的。
面对高油价、高成本的现状,赵董事长对于投资搞货运的热情仍然不减。他说,物流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现在,上海市已经明确提出将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来重点发展,并取代现行的汽车制造业。
谈起目前省城物流业发展,赵董事长表示他感到揪心和焦虑,现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按目前货运量来说,省内做大同线的有20家货运公司就已经饱和了,而实际已有不下50家公司,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公司十多年来一直做的是北京线,当时做这条线路的只有两三家公司,现在则发展到100多家,货运公司发展速度跟货运量不成比例,同行压价的现象严重。”赵董事长说。
据太原市物流商会统计,太原市登记在册的物流公司大约有900余家,就目前他们掌握的情况来说,在这900余家货运公司中,真正赚钱的占10%左右,50%的货运公司持平,40%的亏损,而在40%的亏损企业中,有20%的货运公司处于退出边缘。
太原市物流商会会长赵富气介绍说,现在省城物流业虽然赚钱的不多,但仍有许多“新兵”加入,一些人想进来“试试水”,但另外一些人则怀有别的目的。他说,对货运公司来说,为承运单位收取的代收款是不小的利润来源,每车货发下去,货运公司收到的代收款少则四五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由于代收款有几天顺延还款日期,一些货运公司便乘机挪用代收款。
“代收款现象成了货运公司信誉走低的‘瘟床’,一些经营不好的货运公司,常常拿代收款填补,拆东墙补西墙,待公司亏空的黑洞无法填补后,这些货运公司便选择‘人间蒸发’,最终损失的是货物承运商。”赵会长介绍说,从去年到现在,太原市已经出现五六家货运公司突然“蒸发”的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去年的信德货运公司,该公司突然关门后,给客户造成300多万元的损失。
屡屡出现的货运公司突然消失事件,在太原引起不小反响,太原市相关部门曾给予高度重视。太原市物流商会赵富气会长说,虽然好多部门都认为物流行业要整顿,但就是没有部门出来挑头做这些工作。
朝阳产业路在何方?
对于太原物流行业屡屡出现的“人间蒸发”现象,山西省汽配流通协会会长刘瑞斌颇感焦虑,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他们便经常接到协会会员因物流公司突然关门而导致货款损失而要求维权的电话。
就此情况,山西省汽配流通协会作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他们发现,从太原市(服装城)的朝阳物流、东客物流、仙福物流、迎泽物流到(新晋祠路)万柏林物流市场、滨河路现代明珠的晋汾物流,从事货运的经营户80%以上是租个门面房,摆两张桌子、一部电话,大一些的公司还有个周转库房,一些小货运部干脆就地收货、转运、“代收货款”。从业者90%以上没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还有20%的干脆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
刘瑞斌介绍说,只有从源头上抓起,规范行业管理,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制订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抬高行业准入制的门槛,才能把物流这条关系到民生、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船”引向可与国际接轨的正确航线上,才能使物流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门应对现有注册登记的物流公司进行一次统一资格认证的课程培训,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即目前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法人及主要负责人是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才能继续从事物流行业,否则就列入取缔的范畴;凡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或负责人必须在公安机关进行注册备案,填写注册人员花名册,从业人员的(含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及流动人口登记表,且有物流企业法人担保证明;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介入,货运公司对财产货物参保,以防止物流公司在运营当中发生车祸、盗抢、失窃以及卷款逃逸事件;工商管理部门抬高准入门槛,改掉过去仅凭有房租协议(办公场地)和几辆运输车、几部电话,加上3万元的注册资金,即可颁发营业执照的现象,以避免在营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工商部门无法制约的尴尬局面。
太原市物流商会赵富气会长则认为,太原市物流商会在今后将承担更多的责任,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对没有经济实力、没有驾驭风险能力的货运公司予以淘汰。今后,他们还将考虑,定期发布货运公司信誉等级,对信誉不好的货运公司及时发出预警,以减少客户损失。